作者 | 顾 韩
编辑 | 李春晖
《平原上的火焰》突发撤档,国漫黑马《雄狮少年》被画风争议狠狠绊住,《扬名立万》上映一月有余、热度渐已消退,海外大片没动静且边缘化。12 月 17 日上映的《误杀 2》成为了近期内地影市 " 全村的希望 "。
该片由万达影视、恒业影业、壹同传奇影视、中影集团、不好意思影业、光线影业、淘票票出品,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肖央、任达华、文咏珊、陈雨锶、宋洋等主演,讲述了小人物林日朗为救被权贵劫走心脏的儿子放手一搏、劫持医院的故事。
有前作 13 亿票房的亮眼成绩在先,《误杀 2》的开局要比第一部高调许多。上映 3 天即收获 3.54 亿元票房,创下五年来同期上映影片的最佳首周末三天票房成绩。然而,其口碑表现远不如预期,豆瓣开分 6.2,目前跌至 6.0,在社交媒体上也没能像第一部那样引起持续性的剖析热议。
一方面,影片本身没提供那么大的挖掘空间。另一方面,之前的质疑并未被营销解释与正片内容化解。翻拍自一部美国老片的它为什么要叫《误杀 2》、凭什么叫《误杀 2》?续集身份究竟利弊几何,反而占据了讨论的重心。
出续集,越来越不讲武德?
随着电影产业走向成熟,中国观众开始见证一批又一批的国产电影出续集,搞系列化、IP 化,打起 "XX 宇宙 " 的概念(相信喊元宇宙口号的也不远了,嗯)。
系列电影的好处,多年来大家有目共睹。一来有成功的前作背书、续作会拥有更高的市场关注度,降低了项目风险。二来如果系列电影能让人物、世界观深入人心,就能开启衍生品、实景娱乐的大门,故事总有一天会讲完,生意却做不完。
随着越来越多人下场,续集也被玩出了多种方式。古典主义的续集概念是延续前作的主角,开启新的冒险(如《战狼》系列);或者改编源头是真实历史,或者长篇小说、系列小说,原著不足以被两三个小时承载,要用多部电影来讲述(如任意一个《西游》系列)。
如今则出现了一批 " 伪续集 "。即故事、人物都与上一部无关,更多是强调主题一致或主创中心,在命名时强行进行关联,也能吃到一些品牌效应。如徐峥的 " 囧系列 "、田羽生的《前任》系列。
这样的处理减少了对明星与 IP 的依赖,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搞 IP、蹭 IP 傻傻分不清楚的情况。
比如今年夏天上映的青春片《二哥来了怎么办》。粗看是张子枫、彭昱畅那部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的续集,但除了导演与主要编剧依然是上一部的郑芬芬,从出品方到演员均大幅换血,作品水准也大跌。诈骗啊这?口碑反噬之下,最终惨淡收场。
《误杀》系列毫无疑问也属于伪续集。毕竟在第一部的结尾,主角李维杰已投案自首,故事很难再捡起来续写。但《误杀 2》也不是依据前作亮点创作的所谓 " 全新的故事 ",而是翻拍自 2002 年的美国电影《迫在眉睫》。
两部翻拍自不同国家影片的片子,组成了一个卖座的国产片系列、一个冉冉升起的新 IP,总结起来确实有点怪怪的。其概念延续性就是 " 翻拍 " 吗?
更重要的是,《误杀 1》从一开始就以翻拍自网红印度悬疑片《误杀瞒天记》为噱头,《误杀 2》则没有这么开诚布公,前期宣传中很少提到翻拍,翻拍一事最终显得像是被网友扒出来的内情一样。如此,差评的种子在上映之前已经埋下。
《误杀 2》,越努力,越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