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喜欢什么,陈思诚就给什么,这种一味的迎合,让陈思诚的票房一骑绝尘,《唐探 3》飙到了 45 亿,刚上映那几天,即使票价都贵到 100 块 / 张了,电影院里仍然座无虚席。
图片来源:《唐人街探案 3》
但这也让他电影的口碑越来越差。
因为过于聪明的陈思诚,对电影的商业化推动,降低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和思考。
观众希望在电影中找到新鲜感,看到惊喜,一部电影可以二刷、三刷。
陈思诚每次设计一个新的系列,随之而来的就是套路的复制或升级,颠覆的感觉越来越少,经不住看第二遍。
对于这样的评价,陈思诚其实并非毫无感知。
但视而不见的原因在于他的自我陶醉。
因为陈思诚的成功,实在太早了。
2001 年,陈思诚饰演电影《法官妈妈》中的男主角张帅,转年就摘得中国电影 " 华表奖 " 最佳新人奖,和 " 百花奖 " 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图片来源:《法官妈妈》
在后面的时间里,陈思诚不断突破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电影价值体系。
他认为:思考 " 人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动力买票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片 " 是商业类型片导演必须要关注的事。
这样的价值观,相信跟很多电影爱好者都是相背离的。
在《误杀 2》上映后,有网友评论:再也不想看陈思诚这个名字有关的电影了。
电影行业需要大 IP、大系列,因为这些可以快速实现商业化,赢得票房。
但对电影来说,票房和口碑缺一不可。
如今《唐探 3》虽然有 45 亿票房,但评分只有 5.3。
相信没人会像当年一样,热血沸腾的再去追《唐探 4》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 经旭 | 内容运营| 孟孟
主理人| 祥燎| 主编 | 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