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年以后," 初代京圈女神 " 刘蓓猛然发现,自己与 " 张 " 和 " 刚 " 格外有缘。爱情上都姓 " 张 ",事业上则多亏了 " 刚 "。至于年少时的梦想,早就被风吹散。
1977 年,10 岁的北京女孩刘蓓就不顾父母反对,执意要学京剧。当导演的爸爸劝不动,搞话剧的妈妈直流泪,因为学戏可太苦了 ……
没过几年,刘蓓就出落得亭亭玉立,深得北京戏曲学校各位老师的喜爱,但走在街上时,未被戏服包裹的好身材更显娉婷,总有些 " 坏人 " 跑来搭讪,很是烦恼。
久而久之,刘蓓和女生们想到了一个对策。当 " 坏人 " 跑来搭讪时,她就说 " 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然后迅速地跑开。
令老师们无比遗憾的是,这姑娘条件那么好,却不怎么用功,非常爱偷懒。幸亏她唱功还可以,成为了唱青衣的骨干。
但看上刘蓓的不止街头 " 坏人 ",还有些电影从业人员,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 " 麻烦 "。
1983 年,香港大导演李翰祥跑到北京拍摄《火烧圆明园》,选中刘蓓饰演女三号丽妃。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学校果断帮她拒绝,谁培养的人谁说了算 ……
两年之后,18 岁的刘蓓从北京戏曲学校(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青年剧团,有次和妈妈一起看电影,又遇到一个陌生男子搭讪。
虽然早就被搭讪习惯了,但这次的她却内心一惊:当着家长也敢这样啊?没想到,妈妈扭头一看,竟然是她铁路文工团的同事。
一番寒暄之后,对方表明了来意。原来他们剧组缺个角色,看刘蓓的气质挺符合,希望她能过去试戏。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刘蓓就跑了过去,没想到,竟然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路线。
二、
这部戏名叫《格萨尔王》,根据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改编,拍戏的进度极其缓慢,从暑假拍到开学,才拍了一场戏。
这时,刘蓓在单位的老师找她谈话,希望她这个骨干能够留下来,要不然很多大戏演不了。刘蓓听得心里热乎,就给剧组打电话,委婉地让他们换人。
没想到她刚决定留下,老师就又来谈话。说很多同事觉得她太自由散漫,如果不给她个 " 处分 " 的话,很难管理。
老师说得确实有道理,但如果背上处分,就会成为档案上一辈子的污点。正好剧组又打来电话,说新找的演员不合适,希望刘蓓能回来。
那时候是 1986 年,根本没有辞职的概念,顶多也就是停薪留职。但 19 岁的刘蓓心一横,瞒着父母递交了辞呈,从此与京剧分道扬镳,成了个体演员。
她以每月 200 元的片酬,主演了电视剧《格萨尔王》。随后又参演了首部电影《两宫皇太后》,饰演慈禧妹。
父亲觉得这不是长策,就让她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接受正规的科班教育。但她的文化课才 190 多分,实在不是考试的料。
但演艺这行当,长相和运气更重要,而刘蓓二者兼得。
身高 1 米 70 的她,个子高挑,脸蛋精致,笑起来又格外爽朗,如草莓上香甜的阳光,偶尔不笑的时候,完全是冷艳女神。
虽然爱笑场,但她的运气好到爆棚,不仅主演了电影《破烂王》,还在面试经典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时被男主角葛优选中,饰演明艳动人的歌星双双,神似《西游记》中的玉兔精。
当时的葛优正抱怨没有选择女演员的权利,终于争取来一次机会,恰好遇到了刘蓓,一下子就看对了眼。导演赵宝刚和编剧冯小刚也对她印象深刻,念念不忘,后来产生了回响。
但正当她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时,却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
三、
1991 年,香港动作片正火,内地也想分上一杯羹。由于刘蓓主演的动作冒险电影《梦断楼兰》反响不错,许多制片人看中了她 " 打星 " 的潜质。
一年之后,刘蓓又跑到重庆,主演了同类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