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为的生活让迪克牛仔对生活大失所望,平凡且枯燥的生活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转机。
在同学的介绍下,迪克牛仔来到滚石唱片公司做业务员,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送唱片。
1980 年,段氏兄弟在台北市创办“滚石有声出版社”,签下了张艾嘉、罗大佑等艺人,
靠着校园民谣风,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年的音乐出版社成了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
公司旗下的艺人也扩充成了李宗盛、伍佰、张信哲、周华健、林忆莲等众多当红歌手。
90 年代,滚石乐队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滚石还签下张国荣、成龙、梁家辉等香港演艺大腕。
滚石公司在发展,迪克牛仔也从“单身狗”升级成了小家庭。
不管怎么样,迪克牛仔总算干上了跟音乐相关的工作,新建的小家庭也让迪克牛仔对生活重拾希望。
除了白天送货,晚上迪克牛仔晚上还会去酒吧兼职。
起初他只是去酒吧驻唱,技术纯熟之后,他又去吉他行里兼职教起了吉他,还在酒吧里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虽然迪克牛仔已经老大不小,但是跟他一起玩的都是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大家都亲昵地称迪克牛仔为“老爹”,“老爹”的称呼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叫起。
转眼迪克牛仔已经三十好几,他频繁换着乐队名,在台湾的各个酒吧来回奔走。
迪克牛仔积累了一点名气,可他的收入仍旧无法支撑一家的开销,有时还要靠老婆卖阳春面贴补家用。
曾经的学生回头劝他,要不就改行吧,迪克牛仔想了想,还是坚持继续搞音乐:
“不管怎么说,在酒吧已经有一点资历了,薪水也还 OK,如果不干这个,再从头的话只能当保安了吧,我又不懂别的。”
迪克牛仔是以翻唱出名的,起初迪克牛仔并不想翻唱别人的歌,只是他写的新歌没人愿意听,大家只想听时下最流行的音乐,
起初迪克牛仔是十分抗拒的:“我们明明自己能写歌,为什么不唱?”
可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妥协,可尽管翻唱,迪克牛仔也要做出自己的风格,
他会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对编曲伴奏再加改编,也算唱出了自己的风格。
有人问他做这行还要做多久,他也不知道,只是凭着一股喜欢在坚持,他说:
“我就算干别的也不会做得更好的!”
三、成名
虽然这样说,但是迪克牛仔的内心还是有所动摇。
就在他考虑要不要跟老婆一起卖阳春面时,多年的执着坚守,让迪克牛仔等来了属于他的机会。
1996 年,上华唱片公司准备筹划一张名叫《PUB 英雄会》的专辑,找了几支有潜力的酒吧乐队,其中就包括迪克牛仔和动力火车。
动力火车以一首《热情的沙漠》脱颖而出,两个年近三十的人终于迎来翻身的机会,
他们跟公司签下合约,成了公司重点培养的艺人。
第二年他们的首张专辑《无情的情书》就入围了台湾金曲奖,获得了最佳演唱组合奖和最佳新人奖,
还为火热的琼瑶剧《还珠格格》演唱了主题曲《当》。
同样被公司发掘的迪克牛仔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一堆的新人歌手里,年近四十的迪克牛仔并不出众,而且他还不是乐队的主唱。
新到公司的迪克牛仔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因为没有演出,迪克牛仔的工资大大缩水。
直到一年后《PUB 英雄会》第二专辑,迪克牛仔才分到一首《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凭借着多年翻唱的功底,迪克牛仔将歌词中的“哪个女人对爱不自私,不奢望”中的“女人”改成了“男人”,迪克牛仔总算迎来了爆红的机会。
这首歌在香港引起了轩然大波,还有人专门来香港找他,问到底谁是迪克牛仔,
远在台湾的迪克牛仔全然不知,他的歌在台湾也没有引起多少轰动。
即使接到了去香港的演出,他也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表演罢了。
他来到了香港,在当时最火的酒吧,酒吧里挤满了人,就连跟谭咏麟一起组乐队的钟镇涛也在其中。
大家齐声高呼,要求听一场现场版的《原来你什么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