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深思的的案例其实是贾玲。
1 月 3 日,贾玲、黄渤主演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以 5.43 亿元,稳居元旦档票房第一。就在刚刚过去的 2021 年,贾玲的导演处子作《你好 , 李焕英》,以 54 亿元成为年度票房第二,她也成为中国影视票房收入最高女导演。(2021 年票房第一是《长津湖》,截止 12 月 31 日,《长津湖》票房达到 57.72 亿元)
某种意义上,贾玲的成功和 Z 世代和 00 后有直接关系。
在 B 站上,从 2018 年前后开始,贾玲的热度就持续上升,当时在 B 站出现了一股 " 拉郎配 " 热潮,UP 主会把自己喜欢演员曾经的作品,以 " 混剪 " 的方式拼凑在一起,然后重新梳理台词甚至重新 " 配音 ",从而演变为新作。在这个充满魔幻的舞台上,贾玲几乎和国内所有顶流男艺人 " 合作 "。她在 B 站上的 " 拉郎配 " 作品有千余部,这让贾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B 站女神。实际上,在 2021 年《你好 , 李焕英》公映前后,贾玲在 B 站上的粉丝,成为了电影较早一波口碑发酵的 " 自来水 "。
值得注意的是,在 B 站上,围绕贾玲素材的创作,是年轻人的 " 自发模式 " ——他们自由找到喜欢的素材,然后仅凭兴趣使用,最终随意呈现。而这种充满个性化和分散化的特质,恰好是 00 后的底层逻辑之一:他们渴望更为独立的状态,在不被外界 " 影响 " 的情况下,尽可能表达。
这意味着裂变逻辑的改写。
在之前,电影宣发公司,会把精心制作的物料提供给关键 KOL,并通过 KOL 去影响更多的观影人群。在这个逻辑链条下,影评人、媒体人、知名博主成为关键节点。但随着 00 后崛起,他们不需要甚至不屑于被如此 " 轻易且廉价 " 地影响心智,当他们看到 " 权威影评人 " 几个字时,甚至会出现逆反之心。
曾有一位 2002 年出生的 UP 主告诉虎嗅,他会专门每个月拿出 3 天时间,去剪一些小众电影或者国产文艺电影的介绍视频,他很清楚这样做不赚钱也不赚人气,但是他觉得超级酷。" 你会觉得这个瞬间自己像大侠。"
在今年 9 月,导演张一白曾在和虎嗅沟通的时候透露,他发现今天新一代年轻人成长于物质并不饥渴的时代,他们在精神层的追求有很多明显的不同。对张一白而言,他有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去尝试更具艺术气息或文化深度作品的时代。
但围绕 00 后,中国电影人依然需要思考更多。
比如,热闹了几年的国风,到底是不是 00 后观影者的真爱?最新的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 00 后观影者,对于惊悚、悬疑类的题材更感兴趣,如何把国风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这些题材呢?
" 中国电影缺创意人才。"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导演告诉虎嗅,中国电影圈有很多懂电影、懂拍摄的人,但真正懂中国文化或者说能够 " 大音希声 " 般无形传递中国美学的导演人才 " 几乎不存在 "。该导演甚至指出,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大家都渴望去跟漫威学习或者跟日本二次元圈学习," 术道有别,结果我们术没学好,道到是学了些形而上的,反而忘了本土文化的精髓。"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下半年一部唐代题材作品进行筹备时,团队有一位 99 年出生的员工突然指出 PPT 上的服装纹饰错误。" 当时,这个年轻人指出 PPT 上的不是大唐纹饰。那个瞬间,我其实有一点感动,这是今天的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自豪感。"
眼下,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的,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元旦档开局。
截止 1 月 3 日下午两点,元旦档总票房已经突破 12 亿元(含预售票房)。而元旦当天的票房也创下了中国影史历史第二的佳绩。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 年可能将是中国电影市场元气进一步复苏的关键周期,而这也将是第一批 00 后正式大学毕业的新纪元。由此,研究 00 后或将是中国电影人新一年的案头必修课,毕竟中国电影的未来,和这批 00 后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