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一起看快手短剧的李雪琴和毛不易
归根结底,娱乐产品总归有近似 " 造梦 " 的内核,它或许并不需要足够强烈的剧情设置,但总归要有吸引观众的 " 不同点 "。完整呈现真实的综艺,尽管给综艺市场提供了差异化,但在从小部分观众的观影心态来看,无法满足他们 " 提供观众想象之外的生活 " 的需求。
另一方面,从节目的配置来讲,虽然这类谈话式慢综艺中嘉宾选择是重要的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艺人嘉宾都适合 " 信马由缰 "。
以《我们是真正的朋友》为例," 四姐妹 " 的三位都有主持经验,能够在节目的框架下完成控场。而《恰好是少年》中三位主角年纪较小,爱豆和演员的职业要求也没有培养他们在综艺控场的能力,尽管对其圈层受众有不小的吸引力,但难免被一些声音贴上 " 粉丝向 " 的标签。
《毛雪汪》也有类似的困扰。毛不易和李雪琴有大众认知,风评口碑也相对较好,能在节目里自由接梗,但两人性格都相对 " 佛系 ",这种个人风格也影响了节目气质不会有过于犀利话题探讨。
从数据和大众层面,《毛雪汪》或许并非是绝对意义的 " 爆款 ",但在和邱越的聊天中,毒眸也感受到了这档节目的初心。
" 这个节目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我们不想用特别猛烈的话题,制造特别强的刺激。《毛雪汪》可能会营造出一个固定的氛围,观众如果喜欢上这个氛围,可能每一期都会来看。"
不过,任何一种创新都会伴随阵痛,想要达到理想的节目效果,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
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毛雪汪》虽然做成周播年番,但仍然选择按照季节把全年的节目分为四番。邱越表示:" 如果每期都一样,铺满全年反而会比较平。在一番里面,比如说一番十期,有小小的起承转合,有小小的高潮结局,对我们做特别策划也比较方便。"
毒眸曾经在往期文章中提到,即使观众热爱 " 失控 ",但制作团队依然需要寻找节目 " 失控 " 的平衡。
那么,对于走向生活化的综艺类型,如何拿捏 " 真实 " 含量,是一个需要思索的命题吗?
答案或许并不绝对。随着综艺市场逐渐成熟,类型多样、观众层面也有了更多元的需求,《毛雪汪》或许就切中了当下的需求。
只不过,跳出节目本身,站在更大综艺市场来看,长期缺乏创新的国产综艺市场,也的确被《毛雪汪》打了一剂鸡血。如果说这种类型创新不言而喻,有机会刺激更多从业者投身其中,那么,对于 " 真实 " 含量的拿捏,或许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阶段里思考的新命题。
《脱口秀跨年 2021》背后,是喜剧综艺的丰收
从《逐梦演艺圈》到喜剧大赛,蒋龙在坚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