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艺谋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不设大规模文艺演出)
资料图
新华社 1 月 7 日报道 北京即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 " 双奥之城 ",张艺谋也成为首位双奥开闭幕式总导演。
14 年后与冬奥会结缘,张艺谋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首先表示荣幸和感谢,感谢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第二次迎来奥运火种,他才能有执导双奥开闭幕式的人生机遇。
据张艺谋介绍,2022 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长不到 100 分钟,演员规模约 3000 人,与 4 个小时、15000 人的 2008 年相比,真的不一样。如此简约,如何精彩?点火方式,如何震撼?经典在前,如何超越?这位年过古稀的知名导演一一解答。
一、谈主题:从 2008 的 " 我 " 到 2022 的 " 我们 "
张艺谋介绍,开幕式大的主题与冬奥会口号一致—— " 一起向未来 "。
具体来讲,他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和西方俗语 " 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 "。" 希望通过一朵雪花来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但今天大家汇聚在北京,共同成为一朵璀璨的雪花,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理念,和‘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
2022 年当然与 2008 年时的情形不同,张艺谋认为,2008 年是第一次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当时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 要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从 29 个‘大脚印’开始。"
而这一次的开幕式,将更立足于未来,更立足于 " 人类的、共同的 "。因为无须再过多介绍自己,而是要说 " 我们一起为了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 "。
从 " 我 " 到 " 我们 ",从 " 讲历史 " 到 " 向未来 ",张艺谋表示,这背后当然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中国人自信心的提升。
二、谈规模:简约精彩 不用 " 人海战术 "
2022 年冬奥会的要求是 " 简约、安全、精彩 ",开幕式也将以此为标准。
简约是打头的。首先是时长上的简约,张艺谋透露,2008 年开幕式 4 个多小时,而这次不会超过 100 分钟。既是节俭办赛,也是考虑到冬天天气寒冷,观众和嘉宾都在露天,此外还有疫情防控的要求。
其次是人数上的简约。2008 年开幕式有 15000 名演员,而这一次将会大幅度减少,演员约 3000 人,意味着不再依赖 " 人海战术 "。
在艺术表达上,张艺谋承认,如何做到又简约又精彩是最大挑战。 " 我们不再设定一个大规模文艺表演的框架,是要收,然后把文艺表演和仪式流程融在一起,而不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来区分。"
但简约不等于简单。他表示,将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现代艺术风范,传递冰雪晶莹剔透的浪漫感,另一种美学概念。" 简约,就像我们拍武侠片,高手的一把剑,非常简单的一剑,带有千钧之力是吧?这就是简约有力量的一种体现。"
而从目前几次排练的情况看,他觉得 " 现在节奏还不错,一气呵成,像一部电影长度一样 "。
三、谈点火:" 奥运史上没有过 "
点火有望成为 2022 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2008 年李宁的飞身点火已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画面。而这一次,张艺谋说:" 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方式,是我们最大胆的一个设计和变革,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他透露,这个设计是为了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自己也一度很忐忑,但很庆幸获得了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和国际奥委会的肯定。" 很庆幸北京冬奥会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他判断,观众们看到点火方式最大的反应可能是 " 想不到 ",但传达的理念又会 " 一看就懂 ",所以是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从接这个任务开始,我就一直想的是点火、火炬能不能有创新?正好我们的口号、低碳环保的理念,还有方方面面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四、谈压力:经典难复制 互联网 " 生死立判 "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一直备受好评。珠玉在前,怎么做出不一样的开幕式?
张艺谋坦率地说:" 经典是不可复制的,它就只有一次。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这个包袱。时代不一样,冬奥和夏奥不一样。这就是你要面对的。"
这次也有致敬 08 的部分。他透露,在闭幕式的一个环节中,会有 2008 年一个瞬间的物理重现,而不仅是视频的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