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我不需要好为人师的人来指导我的人生
有人劝她不要闹了,
她:侵犯了我的权益,我为什么不能闹腾?
是个别现象吗?
每天她的微博里,
有人觉得她的死磕到底是在扰乱别人的人生,
有人通过她公开的微信号加上了她好友后,
第一句是 " 人死不能复生,放过刘鑫吧 ",
劝的人多了,
她索性发了一条微博,
" 别来劝我怎么活,别来指导我的人生!"
她说过,自己的生存动力就是为了 " 给女儿报仇。"
所以就算在坍塌的人生上重构生活,一切行为还是围绕着女儿。
她把自己唯一一套自住房卖了,是为了给女儿筹钱打官司,
为了有持续收入,她以女儿名字在各个平台开了店铺。
但并非黑子口里的靠着女儿的争议割韭菜。
从来不靠同情走捷径,
售后问题,没逃避过,
在做商品描述时,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她的真诚。
有黑粉看不惯举报了她店铺,
她,反而发了几个哈哈大笑的表情。
有黑粉质疑她靠卖惨赚流量,
她:我是否卖惨靠你们来定义?
她的人生,总让橘想起《三块广告牌》里的海耶斯妈妈。
(这电影讲了一个中年母亲为了找到强奸她女儿的凶手,不惜登广告,火烧警察局 ... 一系列在外人眼里得不偿失的行为)
他们不是刻板印象里的失去女儿的单亲妈妈,
可怜的,沉默的。
她们总是保持着愤怒,
为了女儿,可以歇斯底里,
也并非完美受害人,
有时说话也不够讨喜,没办法做到人人喜欢。
但这一切都源自她们对女儿的爱。
为了女儿,她至今还保存着江歌的账号,
而且还将继续保存下去。
互联网上的所有痕迹,都和女儿有关。
活下去的动力,是为了给江歌讨一个公道。
而突然一天,她所有的爱都是失去了。
于是她们愤怒,歇斯底里,死磕不放 ...
但这是错吗?
值得被指责吗?
江歌妈妈曾经赞过自己辩护律师一句话,
"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
这多少也是她在丧女之后的人生描述。
她只是因为对女儿的爱,
逼她选了一条少数人走的,更艰难的路。
可能和多数人选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