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拉得很远,只在屋外。
几声 " 砰砰 " 后,一切恢复平静。
这部片最惊悚的,不是内特拉姆疯了。
而是内特拉姆本不该这么疯。
甚至疯到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
但这种 " 本不该 " 却一直在发生。
对于精神病患者,有人害怕他们;有人轻视他们;有人嫌弃他们 ……
社会不接纳,让他们的好不容易得来的 " 正常 " 又变回 " 不正常 "。
前面提到的双向情感那障碍的女大学生,住院后情况明显好转。
学校老师来看望她,她非常开心,一见到老师就亲切地拥抱,一直感谢老师的到来。
但她不知道的是——
老师是来劝爸爸让她转学的。
可以从高中随便考个什么专科
在当地去读
小孩后面找个工作
我觉得随便三五千对付一下
能凑合过就蛮好的
" 随便 "、" 对付 "、" 凑合 "……
这些词,怎么听怎么透露着对小女孩人生价值的轻视。
在旁的医生听出校方的担忧,但不太同意其观点:
她首先是一个人
是一个人她就需要一个全面发展
现在她恢复效果不错
我觉得就应该把她
当一个正常人看待会更好一些
但这个小女孩最终还是回到了贵州老家,她写了一首诗:
要驾驭生活这条巨鱼
你得有那种能力回去
回到你应该待得那个深潭里
修养生息
去面对那些幽暗的
未知的、艰险的石块
其实,我们谁不是和这个小女孩一样,无时无刻都面对生活这条巨鱼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渺小。
从这点上看,我们和生病的他们,并没有太大差别。
与此同时,精神生病的人不一定就是软弱,疾病有时由不得人。
但可以确定的是,为此把他们一棍子排除在 " 普通人 " 之外的那些人,反而一定是软弱的。
因为他们兴许少一点善意接纳的勇气。
精神生病的人,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家庭、医院并不能从彻底解决他们的监护问题,来自社会氛围的宽容,也极度重要。
那集关于精神病人的标题《笼中鸟》出自一位精神病人的诗。
他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只小鸟
或在天空,或在笼中
暂时能在天空飞的鸟儿很幸运。
也没有一只鸟儿,想被困于笼中。
精神病人无法飞出这个内心的笼子。
但外面的人。
或许,可以走近一点。
让 " 笼中鸟 " 得以暂忘笼子的存在。
本日打工人:绿里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