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一个非常专业的班底里演着一个非常棒的剧本,这就是作为演员最幸福的时候。
就像我们住的地方,如果房子装修得很漂亮很舒服,那我们住起来也就舒服。
但很多时候演员可能会处在一个不好的创作环境里,他不舒适,所以就不可能有好的表演。
喜剧是思考的一种形式
我觉得高级的喜剧,是我们对人生的一种思考,选择用这种方式去表现。
它不该是那种简单的 " 大嘴巴抽自己 ",它的笑点会很高,因为它是对思考的一种浓缩表达。
但大部分人会认为,喜剧演员或者喜剧是很便宜的,这是一种遗憾。
演喜剧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认知能力。
因为如果没有那个天赋的话,就是挤眉弄眼,就是泡沫剧。
我没有说我很有天赋,但我认为那些那些喜剧大师,都是很有天赋的人。
喜剧它需要一个规定情景,它需要一个壳,它需要创作者的天赋,它需要一堆的东西,所以也很无奈。
现在是喜剧不好笑,悲剧不好哭,然后就都错位在一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需要反思的事情。
19 世纪的宫廷养小丑,其实就是 " 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讲真话 "。想让借他们的口跟这些君王说真话,告诉他们问题在哪,然后同时不会让这些大王们生气。
卓别林的喜剧是这样的,周星驰的也是,他们会站在小人物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是有态度的。
金凯瑞也是,他的表演一直很夸张,像《变相怪杰》和《楚门的世界》,可是他背后有思考。
我认为的喜剧本身就应该是这样,关键是人的思考。
没心没肺,没带脑子的任何创作都不能算是作品,它只能是娱乐大众。
我一直认为演员塑造人物,其实是一个演员自娱自乐的东西,如果能演好所有的人,那么要别的演员干嘛呢?
人与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能把自己演好就已经很好了。
要我来演一个小人物和找一个真正的小人物来,肯定是我演不过人家,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
所以我经常跟我身边的同行,尤其是小孩们说,你们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你先把自己演明白,把自身的优势全找到了以后,你就会很有魅力,你就演你自己就行了。
非要让一个 20 岁的小孩去演一个老头儿,他怎么可能会比老头演得好?
先把自己演明白了
综艺里搞笑的我,生活里正经的我,其实都是我。
我这人有的时候,展现的情绪不一样,是基于工作的需求。
你上综艺,你必须得要开心快乐,然后看起来比较嗨,那是导演组的要求,而且也是观众想要看的。
人都有开心的时候,开心的时候就可以尽情闹。
影视作品不行,角色一定那要跟着人物走,编剧的这个笔下人物,怎么描摹的,就要怎么把它演好,对吧?
所以看起来,观众眼里的我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其实并不割裂。
至于参加真人秀,其实是一种向外界汲取能量的过程。
平时做演员,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见到那么多人的,也没有时间去做一个采访周。
但在真人秀里,我可以旅行,可以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跟他们交流,同时也能了解我自己,了解我的身体,了解我的能力。
任何一个真人秀,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和吸取的过程,虽然我表现出来是嘻嘻哈哈的,但这个过程里我一直在学习。
每一个演员都会有自己的表演的习惯,累了以后就不愿意用内心的劲儿去演,就躺在自己的 " 舒适圈 " 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