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去了,我依然没有从诺一讲东北话的大地震里缓过来。
这种震撼大概类似于看到息影多年的尊龙宣布复出,结果是在直播间大喊 " 感谢老铁双击 666"。
视频里诺一美貌依旧,只是大碴子味儿的东北口音配以五官乱飞,从完美继承妈妈基因的混血王子变成了东北老铁刘烨 2.0。
这一切很难说不是刘烨的阴谋。
Long long ago,诺一还只是个平平无奇的脸蛋天才,粉丝纷纷从他爹的墙头顺杆爬到他的墙头。
刘烨那时还没改名叫 " 吉林土特产代购 ",还是个每天揽镜自照都会被自己呼扇呼扇的大眼睛迷晕的正经帅哥。
大概是颜霸的骄傲让他一时无法承受这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打击,于是当即在微博立下重誓:
从今往后 " 只跟这小子讲东北家乡话,让这小子长大了一说话就一口大碴子味 "。
想来,作为一个东北人,刘烨也深知东北话的杀伤力。
如果发福是中年男明星成为赵本山的前奏,那么东北方言绝对是忧郁男神秒变炕上抠脚大爷的传送门。
胡可当年也发微博吐槽过安吉满口东北话,得出的结论是 " 本来想按着高端大气培养,现在只能走接地气路线了 "。
反正别的方言我不敢说,但是当一个东北男神开始无所顾忌地大飙东北话的时候,意味着从此以后江湖上会多一个村口喜剧人的传说。
要确定一个东北男明星转不转型,看他说不说方言就知道了。
刘烨自己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早年间他也是个安静的美男子,看过一段他中戏面试的视频,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怯生生地自我介绍,一双大眼睛让人魂穿《蓝宇》。
问他会什么特长,又愣愣地回答:" 什么也不会,就会打篮球。"
那时的八卦小报把他捧成文艺忧郁的男神,写他拍完戏走不出来,秒删、失眠、不爱说话。
《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虽然还带着一丝丝东北口音,但并不妨碍他用那双湿漉漉的眼睛勾走亿万少女的心。
那时全国 100 个女观众有 99 个都想跟他在床上发生点故事。
后来才知道,想跟刘烨发生故事,最好的地方不是在床上,是在炕上。
他带着诺一去《爸爸去哪儿》,从此不再是胡军嘴里的大男孩,而是操着一口东北话的絮叨老爸。
第一期节目两人不幸选到了最破的窑洞房,刘烨一个翻身上炕自此黏在了炕上。
全程过于懒散,最后上演了一出 " 老父多年卧病在床,儿子诺一不离不弃 " 的父慈子孝催泪大戏。
东北话是刘烨解放天性的开关。
当他放弃那口华北偏北的北儿京儿腔儿,也终于完成了从贫穷贵公子到苞米地里朴实长工的蜕变。
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曾经几次表示不再参与真人秀录制的他,渐渐在东北人撑起半边天的国产综艺里如鱼得水。
我猜测是东北人活泛的性格天然地适合在节目里插科打诨,综艺感让他们看起来很没正形,人就是笑点本身。
还记得 2017 年《演员的诞生》章子怡扔鞋的大型修罗场,起因就是刘烨对演员的表演失误太过不以为意。
这边章子怡的眉毛已经拧成了麻花,那边他还想着怎么调节气氛说几句俏皮话。
宋丹丹台上指导演员演技,当场发飙吓坏演员,刘烨忍不住偷笑。
张国立让他考王俊凯的临场反应能力,对方应对自如,他又忍不住笑场。
节目组后期还给了他一个 " 搞笑担当 " 的 title,我甚至怀疑,如果给他发双拖鞋配盘瓜子,他能当场盘起腿跟其他嘉宾唠起来。
东北之魂觉醒的后遗症是从此以后他演的大多数角色都不大 " 正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