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玛格丽特从此一辈子与艳照绑定在一起。
从人物设定上看,这是一个恶魔,遇上另一个恶魔的故事。
两个主角都不讨喜,这在剧作上是危险的。
因为观众不对人物共情,就很难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也正是这部剧的特别之处。
关于伊恩,他的第一任妻子曾经向玛格丽特说过这么一段话,一针见血:
「伊恩拿走了我的一切。
然后他找了对对(第二任妻子),
拿走了她的一切。
当实在无利可图的时候。
他就会想方设法休了你。」
这就是伊恩,一个无情的吸血虫。
他不断以公爵身份为诱饵,吸引富有的女人。
然后饮血茹毛,将她们彻底吸干。
最后留下一地狼藉和一身臭名,让她们孤独屈辱的死去。
一个公爵,何以沦落至此?
二人在官司前夜的谈话中,他曾经这样说:
「我不知道是不是战争的原因。
我没什么感觉,真的,从来没有。
但我和你之间的这场决斗,让我热血沸腾。
是我最接近活着的感觉的时候。」
早年在二战中被俘虏的经历,加上长期酗酒和药物成瘾,让他的内心严重扭曲。
这种人,要么自我毁灭,要么毁灭他人。
但自私的本能,让他们必然选择后者。
因此只有在不断的侵略和蹂躏弱者时,
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
影片中有个镜头,近乎直白地隐喻了这一点:
一只蝴蝶被抓到了玻璃瓶中。
然后被伊恩用乙醚迷晕,做成了标本。
一如他的所有妻子。
如果说伊恩一个无情的吸血虫。
那么玛格丽特,就是个爱慕虚荣的大话精。
她以为自己是个狩猎者。
得到了城堡、宝藏和公爵夫人的名头。
但实际上,她不过是公爵的又一个猎物。
她又是如此不甘。
于是她伪造信件,污蔑伊恩儿子是私生子。
自己无法生育,就想出「买儿子」的方法。
一切目的,不过是为了争夺继承权。
「无头艳照」泄露,她先是说照片是伊恩的。
然后又说伊恩和自己继母有奸情,可又没证据。
她的低劣谎话,已经到了口不择言的地步,近乎一种无法自抑的病态。
编剧用这两个丝毫不值得同情的人。
反映的是整个特权阶级的傲慢、肮脏和自私。
剧中,离婚官司前夕,玛格丽特的贵族朋友来找她,劝她把一切都给伊恩,退出官司。
「你违反了规则。我们的私生活本应是私密的。
这就是为什么臭旮旯里的平民百姓仰慕我们。
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但你让我们落下神坛,让我们落魄如他们。」
这些「神坛」里的人,整天纸醉金迷,灯火酒绿。
毫无劳动付出,却挥霍着无尽的财富。
他们看起来高高在上,受万人敬仰。
实际上如蛆虫般,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
不过,编剧对玛格丽特的态度显然更加复杂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