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的旋律如同无害的 " 生死符 ",穿过胸膛沁入了他的心中。他感觉自己一下子化了,听完歌后觉得世界还是很美的,值得继续追求。
于是在 2004 年,他又接过了 " 首届全国校园歌手电视大赛 " 的邀约,创作了大赛的主题曲《想把我唱给你听》。小柯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光听歌名就让人爱不释手。
然而,此时的内地乐坛,已经被层出不穷的网络快歌占据,他感到难以适应。在他的心里,作品是用手捧着的,是可能流传后世的。但现在充满了功利,只是为了流行。
再加上盗版的汹涌、渠道商的盘剥,他更加心灰意冷。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他几乎从音乐界消失,直到三年后才突然冒了出来。
七、
2007 年,人们发现 36 岁的小柯竟然做起了音乐剧。
这玩意儿太冷门了,根本拉不来投资,朋友们都劝他别趟这浑水,他却一意孤行,想要还音乐一个舞台,更想探索出 " 中国范 " 的表演形式。
他看了许多美国电影,然后想到了一种方式:用写歌的经验写剧本,创作一个贴近真实的故事,把自己的歌串联起来。
经过长期准备,小柯终于推出了他的首部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
每次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的情绪掉入了音乐剧中,哼着歌离场。欣慰之余,成本却难以收回,他发现想要长期运营,必须拥有自己的剧场。
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奥组委的邀请,为残奥会写了一首《为生命喝彩》。
一年后,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在奥运前 100 天,奥组委准备搞个 " 北京欢迎你 " 的主题活动,又邀请小柯和香港著名词人林夕以这 5 个字为主题创作。
小柯决定抛弃以往奥运激昂亢奋的风格,用北京歌谣的形式谱曲。他罗列了记事以来的所有流行音乐,发现它们都或多或少地拥有民歌元素,更坚定了这种想法。
结果,和林夕在北京碰头后,发生了 3 天的僵持。因为他们创作习惯不同,林夕是先有曲再填词,小柯则是先有词再谱曲。
后来林夕返回了香港,小柯没有办法。好在他也会写词,他就先写了个框架,谱出了旋律,用邮件发给了林夕。
两个绝顶高手,用邮件的方式你来我往,相互刺激,不断改进。最终双方的灵感完美冲撞,如印度板块撞上亚洲,迎来了喜马拉雅的成果。
接下来,他们又用两星期的时间,完成了 100 位歌手的录音。本来想让成龙唱第 2 句的,第 1 句属于小女孩。
但成龙担心唱不好,于是让给了刘欢。刘欢则在美国录完了《北京欢迎你》整首歌,感觉自己每一句都唱得很好,让小柯随便挑。
结果这首史无前例的大制作一问世,简直就像鲲鹏击水,激起浪花千里。这首奥运神曲,轻轻松松就夺得了 " 年度传唱率冠军 ",小柯的名望由此达到顶峰。
能写词,能谱曲,能编曲,能制作,能演唱,横扫音乐排行榜,还写过奥运歌曲,电影里穿越的 " 夏洛 " 也就这水平了。
网上曾有媒体曝出:某次小柯参加一个活动,巧遇性感女神阿朵坐他旁边,小柯看她波涛汹涌,呼之欲出,居然十分严肃地作喝水状,一脸的避之唯恐不及 ……
几乎一个绯闻都没有的小柯,之所以能见到如此美女都从容淡定,目不斜视,是因为他早就和那位用玫瑰花追到的女孩结婚了,并且多年不变,相爱至今。
收获如潮好评后,小柯继续沉浸在音乐剧中,时不时给影视剧、朋友写些歌。给陈奕迅写的《不要说话》,获得 " 第 13 届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年度十大金曲 "。
2010 年,导演张一白准备拍摄电影版《将爱情进行到底》,小柯欣然接受邀约,谱写了又一首传世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