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马莱篇》开始,故事基调就走向沉重。
而且他有意遮蔽了艾伦的视角,造成了一种认知上的混乱。
谏山创接受采访时曾说过," 以为自己是被害者,其实不过是加害者。多质疑一下自己,不要过于相信自我。"
他还说道:" 主人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伙伴,这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因素影响到,基本上会因为自己的主观,下意识地错以为自己没有错。谁都有可能是加害者,谁的内心都有坏的一面。"
主观是一个故事庞大而不可动摇的创作障碍。
但他选择挑战一把。
这无疑是冒险的。
意味着,谏山创带着 " 自以为正义 " 的主观视角描述故事,将侵略包装成笼中鸟的反击。
最后再残忍告知,受害者才是压迫者。
如果以这样的视角再来回看过去的故事,只会生出一阵恶寒。
所谓的热血一定是正义的吗?
有多少人在不自知间沦为战争机器助纣为虐?
没有人能够坦然接受自己无意识中走向恶的一方。
这样颠覆性的叙事,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反噬。
那从第一集就开始追逐的自由真的是自由吗?
谏山创也给了回答,没有。
绝对的自由本质就是极端的排他,所以艾伦追逐自由的方式就是发动灭世 " 地鸣 "。
而他纵容巨人食母更是一种根源性的自裁。
艾伦追求绝对自由,要的就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行为,没有理由。
因为存在理由,就存在动机,存在束缚。
这也是为何阿尔敏问艾伦为什么要踏平这一切,艾伦的回答是:" 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只是很想这么做。"
显然,艾伦被 " 自由 " 绑架了。
讽刺的是,追逐绝对自由的那一刻,艾伦也被禁锢了。
绝对的自由,本身就是矛盾的。
谏山创给出的唯一的方法只有彻底消灭巨人之力。
于是,尤弥尔成了最大背锅侠。
谏山创给尤弥尔生生不息的巨人之力安上了一个谁都没料到的理由——她爱上了自己的奴隶主。
尤弥尔消失,就必须让她杀死自己执念。
三笠杀死艾伦就是解封办法。
让三笠的嗜杀告诉尤弥尔,爱不是控制。
杀戮的那一刻,三笠自由了,尤弥尔也自由了。
巨人之力消失,失去 80% 的人类。
代价是惨烈的,结果呢?
谏山创依旧没打算收手。
灭世之后,人类的和平不过是短暂的。
谏山创根本无意创造一个祥和的未来。
他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
>>>> 尾声
非常理解大家的愤怒。
因为大家愤怒的不单是故事的走向,还有谏山创的动机。
谏山创太知道读者想要一个怎样的结局,但他全部用最残忍的方式通通毁掉。
艾伦三笠好磕?
结局:三笠杀死艾伦。
马艾团结和睦?
结局:战号响起。
这种专挑痛处扎的行为,说难听点儿是,施虐狂,说好听点就是,他不想尊重读者,他只想尊重自己。
早年接受采访时,谏山创就反复提及限制的痛苦,读者渴求反转、杂志社定位 ……
谏山创害怕被束缚,渴望创作的绝对自由。
可以说,结尾不断进击的艾伦就是谏山创自己。
他陷入一种追求创作的极端自由。
这种自由的后果,就是得罪读者也在所不惜。
即便退一万步,读者接受他无奈、阴暗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