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顾儿子的感受的陈同山,可能在年幼的释小龙心里,是恶魔一般的存在。
母亲时常感到心痛,看到儿子受折磨的样子,眼泪婆娑,不忍心看。
这种训练从早上五点开始,到晚上十点才宣告结束,只怕 996 的上班族,都熬不过这日子。
但释小龙挺过来了,不到五岁的他一身功夫。武术动作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武术比赛中,他过关斩将,先后拿下许多优秀的成绩。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 " 狼爸 " 的教育上,是用眼泪和汗水堆砌出来的成果。
二、
之后不久,陈同山就会后悔,自己对儿子所做的一切。
释小龙的人生,在四岁就迎来了转折点。那一年他参加了国际少林武术节。
这个长相清秀,身手敏捷的孩子,一下就吸引了大佬的目光。
于是没过多久,释小龙就站在了河南电视台的春晚舞台,大展拳脚。
紧接着六月份,他的工作又找上门来。
他跟着师兄们前往台湾访问,在一档节目里和僧人同台演出。
那一年,台上表演的释小龙,意外闯入了导演朱延平的视野。
正在为新电影筹集角色的他,找到了他想要的人," 小沙弥 " 这个角色为他而生。
当朱延平联系到父亲陈同山时,陈同山才意识到,前方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机会。
于是想都没想,陈同山替释小龙一口答应,并马上签约了台湾的影视公司。
他不知道的是,巨大的惊喜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反噬,而此时的他,没功夫顾及这些。
1993 年,观众们初识释小龙,《笑林小子》让他在港台地区一炮而红。
朱延平的同系列电影也邀请了释小龙,陈同山没有异议,带着儿子配合拍摄。
这个古灵精怪的小鬼,获得了一众鲜花和掌声。
大家的喜爱让陈同山开始琢磨发家之路。
《新乌龙院》在台上映,获得了五千万以上的票房,突如其来的成功,让释小龙打开高光之路。
两个孩子在荧幕上耍宝,妙趣横生,逗得观众直乐呵。
别说是在台湾,就连东南亚都知晓释小龙的名字。
片酬高价已不能满足陈同山,他开始打着儿子释小龙的名号,在酒店、食品、餐饮、影视行业经商。
借着释小龙的热度和名气,陈同山在其中获利不少,赚得盆满钵满。
反观 7 岁的释小龙,参加第十四届金像奖颁奖典礼,并亲自为成龙颁奖。
父子二人的路,都发展得相当不错。
紧接着,陈同山又给他接下一部又一部电影,《龙在少林》、《黄金岛历险记》、《哪吒大战美猴王》……
外界只看到释小龙的光线,殊不知,这背后有多少辛酸血泪。
小小的释小龙,一场电影下来,要被威压吊不少次。
很多武术动作,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在秩序井然的剧组工作中,虽然他胆怯害怕,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有几次高空拍戏,豆大的泪珠止不住往下掉。
剧组工作人员都试图安慰时,陈同山厉声斥责他:" 打起精神来!"
一部戏拍下来,身上伤痕累累,千疮百孔。一个孩子有多大韧性,才能坚持下来。
三、
这个年代,大家都知道学习是孩子的必经之路。哪怕是当红流量艺人,每逢高考都备受瞩目。
然而陈同山却与之背道而驰,甚至说名气要抓时机,知识可以恶补的谬论。
在该学习,该沉淀的年纪,陈同山让儿子继续在娱乐圈打拼。
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父亲在商海中继续沉浮的原因。
没人关注过他的内心世界,苦了累了自己扛,回到酒店自己照顾自己。
一个孩子的童年本该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家人陪伴,朋友玩耍。
而这些,释小龙都不曾体会过。
每日面对严苛的拍戏标准,做出机械的武打动作,回到酒店闷头大睡。
总结一下,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如此。
与此同时,因为商业事物等身的陈同山忙不过来,只能有时在剧组监督,有时又跑去忙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