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部剧,也成就了台偶最后一缕余晖。
接下来的六七年里,台剧的浪头,在内娱几乎没有再掀起什么水花。
随着《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相继开播。
85 花的流量之路,有两个已经就位。
《甄嬛传》上线。
开播前,陈建斌和郑晓龙还担心打不过隔壁剧组的《新还珠格格》。
没想到,一把就成了宫斗剧的天花板。
这时开始,大制作的长篇剧集开始流行,古偶、宫斗兴起。
《花千骨》《琅琊榜》《楚乔传》...... 没个五六十集,根本收不住。
以前身处食物链底端的内娱,开始反向输出。
《延禧攻略》火遍东南亚,尔晴甚至还死在了越南。
韩国翻拍了《步步惊心》。
买版权的大制作综艺,也开始内卷。
《爸爸去哪儿》的 " 佳偶天橙 " 看得我们嘴角上扬。
王岳伦那时还没出轨,只是一个连女儿的头发都扎不好的笨拙爸爸。
虽然每场《我是歌手》,都有哭得惨烈的加戏观众。
但无法否认,它让一批蒙尘已久的好歌手,重新迎来了第二春。
《奔跑吧兄弟》让 Angelababy 在嫩模身份之外,正式有了姓名。
鹿晗从微博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红到了偏远地区的小学高中。
一档综艺,可以让一个人从查无此人,到家喻户晓。
一部大制作的剧,可以引来电影大花们纷纷下凡。
投以亿为单位的大钱,做大综艺、大戏,资本涌入,行业热到发烫。
" 横店在线的艺人中五分之一都是港台艺人 ",众人北上,加剧了港台本土娱乐的没落,大陆翻身成了一块福地。
小 S 靠大陆两个节目的加持,就成为台湾主持界的吸金王。
即便是在限薪令下,蔡康永在大陆的一集酬劳,也是《康熙》的 30 倍。
那几年的内娱,不缺钱不缺人,鱼龙混杂,一部剧就能翻红几个顶流。
归国四子,四大流量,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好像从来没这么热闹过。
拍戏、上综艺、谈恋爱、霸占热搜,他们搅动了沉闷多年的一潭死水。
在这种匆忙的呼啸里,人们越来越习惯本土的娱乐氛围,看国产剧,追国内爱豆。
粉丝的声势日渐浩大,应援文化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打榜、控评、做数据,饭圈文化开始无孔不入,侵占普通人的冲浪空间。
而我们对信号的感知,总是后知后觉。
2014 年春夏之交,音悦台办了一个颁奖礼。
三个初中生组成的 TFBOYS,手脚局促地上台,拿到了人气奖。
出道不到一年的 BTS(防弹少年团),拿到韩国最佳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