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人仍是不被道德允许的存在,但关于他们的脑洞,早已是科幻电影的重头戏。
如果用克隆人替代不久人世的本体,将会发生什么?
《天鹅挽歌》并没有提供是非对错的答案,反而由此展现一段动人的自我探索。
本文有剧透。
1
插画家卡梅隆坐在火车上,悄悄画着对面的女人。
女人却不见外地掰了一块卡梅隆的巧克力,径自吃起来。
卡梅隆皱眉,只好从巧克力的另一端也掰一块,心想着——这个陌生人为什么要吃别人的东西?
可当女人下车后,卡梅隆却从衣服口袋里发现了自己的巧克力。
原来,卡梅隆才是那个搞错了的人。
幸运的是,后来同一班火车上,卡梅隆又遇到这个女人,他将手绘的画像送给对方,女人则在上面留下联系方式。
邂逅,相识,相恋,结婚,生子。
当卡梅隆以为已经将幸福稳稳抱在怀里时,命运却开了巨大的玩笑——卡梅隆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面对只有八岁的儿子,以及深爱的妻子,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开口。
毕竟,卡梅隆的童年就曾因为没有父亲布满阴霾,而几年前失去双胞胎弟弟的妻子也说过不能再接受丈夫离开。
这个温馨的家里,卡梅隆是所有幸福的支撑。
然而,病魔也在一步步吞噬卡梅隆的坚强,他真的不想一人面对这些痛苦。
此时,一个神秘机构送来一种解决方案:让克隆人替你走完剩下的人生。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克隆人早已不是什么难题。
复制版的卡梅隆不仅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还可以把所有记忆、性格与习惯完美粘贴,而且,经过修改 DNA,复制版卡梅隆也将不会再患绝症。
可是,真正面对另一个自己时,卡梅隆害怕了。
他实在太像自己了,可用克隆人代替自己,对复制体和家人真的公平吗?
拒绝复制计划的卡梅隆回到家,又一次开始纠结要不要和盘托出,可看着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卡梅隆做出了选择。
为了妻儿接下来的幸福,他要交付全部人生。
2
《天鹅挽歌》是一部套着硬科幻设定的软科幻作品,毕竟全片最硬核的技术就是 " 克隆 "。
但为了提供沉浸式的科幻感,影片在背景中做了不少巧妙设计。
比如:卡梅隆工作室里悬浮的设计图标、全面普及的无人驾驶技术以及跨越屏幕的视频互动体验等。
这些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呈现,为《天鹅挽歌》明确了技术环境背景,也给复制版卡梅隆的出现提前背书。
事实上,关于克隆人究竟会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畅想千千万万,但《天鹅挽歌》还是凭借动人的故事,打造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冒险。
《天鹅挽歌》不仅没有把克隆人放在人类对立面,还更多在思考复制体出现后本体所面临的困局。
对于卡梅隆本人来说,他最纠结的点在于,用一模一样的克隆人替代自己,那究竟是谁在度过谁的人生?
电影并没有将这样的克隆技术完全神化,其实家里的狗狗仍然能够从气味判断出这不是男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