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麦斯在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后,又开始为他重新设计新闻——
在博物馆内,对山姆进行一次独家专访。
对话的内容,麦斯早就帮山姆安排好了。
这么做既可以帮助山姆赢得舆论,争取轻判。
也可以帮电视台增加收视。
尽管麦斯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过他似乎做了一件好事。
将山姆包装成一位为了生活而挣扎的底层好人。
终于,在电视台的民调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山姆应该被宽恕。
媒体是武器,这一次麦斯试图用它来救人。
不过,他也提醒过山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民众是善变的」。
果然,事态很快又急转直下。
各大电视台的记者开始围攻山姆的家人和朋友,请他们出境接受采访。
还把山姆的妻子请到了现场,劝说他投降。
这时山姆才意识到,事情不会如他所愿平稳地解决,自己的生活已经被毁了。
他走到窗前,对着天空连开数枪,宣泄情绪。
这一举动,将山姆在大众心目中积攒的好感,瞬间耗光。
渐渐地,大众也不再关心事情的真相。
他们以新闻报导为准,借此输出自己的情绪。
然后,电视台派出另一位王牌主播代替麦斯接手「山姆事件」。
电视台为了收视率,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救赎山姆,而是要想办法激怒他。
这时候,反倒是麦斯良心发现。
在此前的接触中,他已经和山姆熟知。
可此时,自己已经被电视台诬陷成了山姆的共犯。
没有人会再相信他所说的话。
麦斯感到后悔,自己应该一开始就劝山姆投降,而不是拿他炒作新闻。
现在,他们两人都已无法回头了。
通过博物馆内的电视,山姆眼睁睁看着新闻将自己妖魔化了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徒。
也看到了民众对于此事的最新看法,大多是恶语相向。
感到绝望的山姆,释放了媒体口中的「人质」。
每个孩子在离开博物馆前,都和山姆友好地告别。
因为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等到博物馆内只剩山姆一人,他选择了自杀。
在山姆死后,电视台仍不肯罢休。
记者们纷纷把话筒和摄像机对准了麦斯,想听听他对此事的看法。
麦斯既难过又自责,对于山姆的死他亦难辞其咎。
最后,他终于爆发了,对着所有的人怒吼一声:
「是我们杀了他!」
电影中的枪和媒体,都是杀人的凶器。
持枪伤人是无心之过,却沦为众矢之的,最后饮弹自尽;
而媒体杀人,敲骨吸髓,却无需承担任何后果。
遗憾的是,《危机最前线》中的「山姆事件」,直到今天依旧在重演。
新闻媒体为了收视率,为了博眼球,为了迎合大众,为了挑动情绪。
可以罔顾当事人的感受,也可以无视事情的真相。
哪怕最终将人逼入绝境,也能以一句「法不责众」全身而退。
然后等待下一个「山姆」的出现。
这难道不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