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斗、飞行、特效、巨物飞船 …… 在 IMAX 画幅下称得上大开大合。
而且纵观全片。
几乎所有动作戏,都是在明亮的日光场景发生的。
永恒族的铠甲质感清晰可见。
变异族更加生动——
渐变反光的肌理,长条飘扬的 " 触角 ",在充足光线下显得异常精细。
不过。
Sir 爽着爽着,又感觉哪里不对。
原来,打斗过程中穿插的对话场景、人物特写,会突然换成小画幅。
比如永恒族击退变异族后。
与原始人类接触,献礼示好时,画面会突然变矮。
接着。
永恒族飞船驶来,为了展现飞船之巨大和两族文明强烈的发展差异,画面又会突然变高变大 ……
△ 仔细看,上下边缘两条黑框消失了
这正是《永恒族》最直观的遗憾之处——
" 文与武 " 的割裂。
文戏是导演自我表达的工具,而动作戏则是爆米花电影的刚需,两者反复横跳。
可忠实的漫威粉都知道。
以往那些漫威英雄,他们角色弧光闪现的瞬间,大多源自于文戏与动作戏结合的交点。
美队的 " 我能打一天 ";
钢铁侠作战时与 " 贾维斯 " 和 " 星期五 " 等人工智能的斗嘴;
小蜘蛛的 " 话痨式作战 "……
当然。
这或许是导演刻意为之,淡化英雄的 " 神性 ",加重他们的 " 人性 ",是电影的核心。
只是作为传统漫威电影观众,未免产生不适。
此外,画幅的变化还有更深一层解读:
导演的人文表达,与漫威电影所追求的娱乐性之间,互相打架。
电影中有两个特例——
对话中运用大画幅展现。
第一次。
女主角,永恒族 Sersi,与人类男友的对话。
内容乍看平平无奇,男友哀求女友同居,但对方作为永恒族,感觉不太方便,就以各种理由回绝。
但仔细观察镜头。
巨大的画幅里,导演给出大段针对女主角的特写。
女主眼神的躲闪、呆滞,和不自觉的嘴角上扬 …… 都展现出心态上微妙而复杂的变化。
对眼前人类的爱意,对自身身份的犹豫,对这段感情和人类未来命运的未知和恐惧。
第二次。
还是女主角,与永恒族前男友 Ikaris 的对话。
不同于前一次单方面的情绪展现,这次是两种异见的碰撞。
女主角主张拯救人类。
而男主角选择听命于 " 上司 " 阿里瑟姆,协助毁灭地球的任务。
尽管针锋相对,导演却把这段戏处理得尤其柔美、细腻。
仔细观察女主的走位——
从阳光处,慢慢接近男主,最后从背后拥抱,制造亲昵。
她希望唤醒他内心对人类的共情。
在充斥着整个银幕的暖色逆光下,两人渐渐放下 " 观念 " 的交锋,回归最纯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