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zkres2.myzaker.com/202201/61f163b48e9f091f797f7140_1024.jpg)
被当做花瓶、被嫌弃年龄大、被怀疑工作能力 ……
话术千差万别,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她知难而退。
她一旦认命了,这一套就奏效了。
但她姐想起「FIRST 青年电影展」上那个努力推销自己和姐妹的中年女演员海清。
她不甘心一直在各种「妈妈」的角色里打转。
于是,不顾其他女演员的反对和 " 尴尬 ",站在台上直白地推销自己:
" 我们没有傍大款、没有靠父母,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从小走到大 ……
但市场和题材的局限,常常让我们远离优秀的作品,甚至从创意之处,就把我们隔离在外 ……
我们希望有机会和优秀的导演合作,希望大家给我们更多机会 ……"
那一套话术又来了:" 真不嫌尴尬啊。"
但海清不为所动,她就是要为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争取机会。
嘲她的人估计没想到,海清真的等来了机会。
一个好消息是——
前几天,海清主演的电影《隐入尘烟》入围了第 72 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那一套话术,并不是永远都会奏效。
职场上的女性,已经不再会被这一套轻易击垮了。
她们已经开始开始挣扎、挣脱、反抗 ……
她们早已迫不及待喊出那句憋了太久的:
去你的吧!
# 去你的吧,别妄想把我踢出职场
海清不是个例。
数百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职场女性都在证明:
原来,当职场女性选择反抗,真的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你会突然发现——
所有 " 这行你们女的干不了 " 的话,都是偏见。
比如,电影摄影师。
电影摄影师邓璐,人称「穿斯坦尼康的女王」。
穿戴着七八十斤斯塔尼康,在片场飞奔,完全不在话下。
但在成为「穿斯坦尼康的女王」之前,邓璐一度被这行挡在门外。
她等不来机会。
递交简历后常常当晚就被刷了下来,原因:
你是一个女生。
得不到信任。
成了摄影助理后,一次她在片场顺线,跟机员突然打断了她:" 放下,这不是你娘们动的东西。"
邓璐咬着牙 " 开玩笑 " 道:" 你就当我是个二百五,你教教我,我就会了。"
甚至,不被赋予期待。
多年后,邓璐成为了真正的摄影师,同行依然冷嘲热讽:你做这一行图什么?
" 我想做摄影师,我想有一天拿金马奖。"
" 你不切实际,那玩意儿和你有什么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
如今她有很多很多的工作机会。
《相亲相爱》《大象席地而坐》《后来的我们》《大约在冬季》……
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的信任。
入行多年的邓璐,早已合作过无数知名导演和演员。
陈凯歌提起邓璐时说:" 邓璐,你穿个铁马甲,但你像个女诗人。"
离她梦想的金马奖,也并非遥不可及。
她参与拍摄的《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第 55 届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
再比如,搞科研。
最近读到的一个粉碎 " 女性不适合搞科研 " 这句偏见的故事,来自法医邓亚军。
她是中国第一代 DNA 鉴定师,也是现任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所长。
最初听闻她报了法医专业后,同学哈哈大笑:
我们把你和尸体关进一个屋子里
等我们再开门的时候地上两具尸体
本科毕业后,老师想让她继续读研究生,她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