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一。
但她姐不想讲昨天的春晚,我想讲一个 41 年前的故事。
彼时,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刚刚诞生。
考虑到国内观众有观看需求,文艺创作又需要时间,一些电视台选择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剧作品,来填补市场空白。
图源: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可其中一部海外热剧播了没几集,就引来了国内观众们的一片骂声——
"《西游记》怎么拍成了这样?"
整个剧情看起来不伦不类。
比如,孙悟空当上弼马温后嚷嚷着要吃皮蛋;
又比如,他路遇嫦娥仙子起了色心,反倒是天蓬元帅成了护花使者……
图源:日版《西游记》
观众们生气,文艺部门和电视台也开始思考:
" 与其让别人瞎搞,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拍?"
这一拍,拍出了一部当之无愧的「国剧顶流」—— 86 版《西游记》(亦称 82/88 版)。
它火到什么程度?
在 1988 年的今天(2 月 1 日),这一版《西游记》全集拍摄完成,走上电视屏。
当年 89.4% 的收视总额已算超神,而在不识字或者少识字人群中占有的收视总额更是达到了 100%。
图源:82、86、88 版、老版《西游记》都是指它
它在不同的电视台重播了超过 4000 次,可依然是常看常新。
有些细节,年少时不曾知;
有些故事,年少时不曾懂;
有些情感,到如今不想忘。
为何?
答案全藏在那漫漫西游路上。
戏里戏外皆是难
从头讲。
西游的开始在 1981 年年末的那场会议上,时任文艺部主任的洪民生点将、发话:
「杨洁,给你《西游记》,你敢不敢拍?」
不问能不能,只讲敢不敢。
差别在哪?
乍一看接拍《西游记》是个光荣的任务,可实际上这份光荣也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经典的四大名著,再加上观众们的热切期待和关注,开拍就必须要拍好。
图源:《西游记》
彼时的杨洁呆在文艺部的戏曲组,但她想当电视剧导演。
她自己试着拍摄了一些作品,内容又不受认可,已经准备打报告走人了。
会上听见领导的问话时,她既意外又欣喜,几乎是脱口而出:
「有钱就敢拍,有什么不敢的?」
图源:《口述》
等到任务真到了手里,冷静下来,开始建组筹备,方才真切地感受到:
原来戏里戏外皆是难。
其一,难在硬件。
全组上下,拍摄必备的摄影机只有一台,升降机更是一台都没有。
想要再租借或者买台新的,可算一算拍摄期间的其它花销,根本挤不出多余的闲钱来。
紧巴到什么程度?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86 版《西游记》原定要拍摄 30 集,可剧拍了没一半,钱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央视不再投钱,是多目怪的扮演者李鸿昌老师跑遍了能跑的单位,才艰难地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拉来了一笔资金。
可仍然不够用。
杨洁导演又忍痛砍掉了 5 集,才算把这版《西游记》拍摄 " 完成 "。
图源:《西游记 · 错坠盘丝洞》多目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