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无数次的魔幻发言,也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心得文学"界的地位。
但江山代有才人出。
即便这种头衔,也有人乐意承袭衣钵,甚至青出于蓝——
如今身陷争议的刘浩存 。
还记得去年上影节的直播中,主持人让她谈谈自己对演员的定义。
这不是刁难新人,也没人期待她能总结出什么新颖的观点,只是一道再稀松不过的主观题。
然而,刘浩存的反应是惊得一捂嘴,接下来陷入了长达20秒的大脑宕机。
结巴了老半天,她终于憋出来一句:这里会播出去吗?
当然,此事不属于"分享心得"的范畴。
但这次采访翻车,却引致了4个月后的另一名场面。
在这次活动上,刘浩存似乎痛定思痛,决心力挽狂澜,故全程与记者们谈笑风生,乃至到了话痨的程度。
记者们采访完了准备撤退,她还能把他们叫回来继续聊。
她面带没吃过苦的自信微笑,如背课文般流利地开始了新一轮演讲。
而尴尬的,恰恰就是这段"论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且不说她到没到总结这种问题的时候,仅看这段话,你能看明白她在表达什么吗?
归结起来,多数演员的"心得"让人尴尬,无非因为几大原因——
言之无物,缺乏自省,自视过高,瞎编乱造。
说到底就是一份谜之自信在作祟。
诚然,对于技艺生疏的演员,乐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未必是坏事。
但怕只怕,体验不深,却偏爱卖弄文字口舌,反露了怯。
表演已是不行,再配以尬出天际的感想及自我肯定,更叫人看了难堪。
光凭一张嘴说,毕竟还少点力度。
懂得为自己贴附专业光环的演员们,就要开始凹术语了。
虽然左不过只有两个词——信念感,体验派。
无他,若是再高端些的词,不仅唬不住观众,也说服不了自己。
但,这俩词真也不是那么万用的遮丑良方。
好比知名信念感演员,大幂幂。
口才好得多的她,聊起表演艺术自然头头是道,足把人哄得一愣一愣的。
我觉得做演员
心里面一定有一块地方是长不大的
就是心里面一定有一块地方是留白的
是真空的
这个地方叫做相信
她说演员心中有一种相信,让她有饰演不同人物的空间。
比如说,少女。
即便年龄已经过了那个阶段,只要调动出了内心深处少女的那面,就依旧能拿下角色。
当然,这种说法是成立,也有操作性的。
但让人觉着不对头的是,话说的漂亮,却从没见过效果。
饰演少女,她靠的不是十级磨皮吗?
还有一次,她给几位新人传授表演之道。
别人问她怎样快速入戏。
她絮絮叨叨一大堆,得出一句永远不会出错的"真听真看真感受"。
别人问她怎么演哭戏。
她先来了出大言不惭:"因为对我来说不难,所以不知道怎么解释"。
之后,还是绕回了"感受"。
幂式表演心得,精髓在于讲正确的废话。
她所谈的信念、感受,是从表演系一年级教科书摘录出的名言,也是哪怕顶级的演员也无法否认的业界铁律。
但问题在于,除了几个干巴巴的关键词,她没讲出任何方法论。
而脱离了方法论只谈"感受"的表演,与其说是信念,毋宁说是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