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面编剧太贵,导演不得不找来原作者清闲丫头和老同学钱小白,两个新手编剧加一个导演,整整花费了三年才打磨出剧本。对此,制片人韩冰只是淡淡的说到:
"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就是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压力地在做这个项目,一切过程都很纯粹。"
有人可能要说了,原作者当编剧不就行了?
非也。
就拿提起来就令人心肌梗塞的《盗墓笔记》," 含磊量 " 越高,越容易成为粗制滥造的 " 有害垃圾 "。反而 " 含磊量 " 为 0 的《终极笔记》,成了为数不多的口碑佳作。
首先,把小说改成剧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动辄耗时两三年,对于一部原创作者来说,其中的时间损耗是相当大的。
其次,专业人做专业事,作者对小说设定虽然了解,但编剧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不少由大 IP、优质网文改编的影视剧,原著坐镇似乎给了剧粉一粒定心丸,但实际上安慰作用大于作者能起的实际作用。
甚至还有一些,在宣传期各种打着原作者保驾护航的幌子,到头来编剧一栏连原著作者的名字都没有,纯属挂名。
实在可笑。
大 IP 苦 " 魔改 " 久已
如今的大 IP 改编仿佛成了一个魔咒:
资本要大 IP,因为大 IP 自带流量。而要了这流量,剧组在改编时就得考虑书粉的感受。
大多时候,书粉的感受与资本的立场是对立的。所以,到底谁该为 IP" 魔改 " 负责?
提及魔改,最先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总是编剧。事实上,即便身为编剧,他们大多也无权决定 I 改编的最终走向,比如《斛珠夫人》的编剧成钏就发文吐槽剧中副 cp" 帝旭 × 缇兰 " 人设 " 面目全非、不知所谓 "。
魔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为了卖钱强行注水;演员的薪资太高,编剧团队就只能缩水;亦或是资本为了捧新人……
一边是观众的痛骂,一边的演员的苦不堪言。
赵丽颖在拍摄《有翡》时,就分享一张汉堡的内涵图。
佛系如刘亦菲,在拍摄《南烟斋笔录》时也没少发 " 呵呵哒 ",最后干脆取关了官博。
但相比 " 顶流 " 们一闹,粉丝纷纷揭竿而起不同。一些十八线的小演员的心酸,更是无处诉说。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的徐熙颜就数次在微博实名 diss 女二私下改剧本、强行加戏、300 多场戏被删到 70~80 场等 N 宗罪。
然后呢?
除了让作品口碑疯狂掉分,其它什么都没有改变。因为魔改的背后是各方势力互相撕拉,我们很难对其中的原因下定义,但魔改后的结果却显而易见——
魔改势必会反噬到作品。
这不仅是对 IP 的消耗,更是对观众的一种消耗。
到最后,资本还要用 " 你不懂,观众就喜欢看这个 " 来搪塞。
所以,什么是最好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