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球是正常的,但面对落后的不同态度,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人放弃奔跑、破罐子破摔,有人却不抛弃、不放弃,拼命奔跑至最后一秒。
于是,我们能看到有的国家队一再跌破底线,有的国家队却能触底反弹、绝境逆袭。
在 2022 年的亚洲杯比赛中,很多人评价水庆霞 " 神换人 ",背后是她对每一个队员的珍惜。
每一场比赛,她会让不同的、甚至年轻球员上场感受比赛气氛。几次换人也取得了奇效。
换人背后,是水庆霞经历过的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回忆。
2017 年,上海女足赞助商撤资,失去收入的队员们无心训练。即便她们当时刚刚拿下全运会冠军。
彼时,约有 7 名队员选择退役," 队里就剩下 9 个队员了,其他的再做做工作,实在不想继续踢,也没有办法。"
无助和无奈,在这个 50 岁女人的眉头间分外凝重。
队员们的离去,归根结底是待遇问题。
彼时,在国家级的比赛中,有年轻队员在朋友圈记录,狭小发霉的房间里挤着 3 张床,酒店连热水都不供应。
足球报的记者赵震也曾对女足悲惨的状况心有不甘。他附上女足伙食照片,愤怒写下:" 唯一荤菜是红烧鸡腿,这就是中国女足发展的现状!"
女足国家队门将赵丽娜曾这样透露:" 女足姑娘们收入不高,就跟外面普通工作的人拿得差不多。靠踢足球的话,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
种种压力之下,很多踢球的女队员选择离开实则是必然。
于此同时,有些男足运动员早已开上了豪车、长厚了肚腩。
比赛,往往是公平的;生活,往往是没有公平可言的。然而正是不公平的地方,能唤醒良知,能产生奇迹。
赵丽娜
水庆霞很痛心地说:" 队员想追求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大家都为足球付出了很多。"
成为国家队主教练后,她一直鼓励大家享受比赛,享受足球带给自己的乐趣。面对现实问题,她也找不到解决方案。
曾经,她也提到过男足," 如果像男足,一场球拿十几万,一年下来上千万,那大家肯定不会离开,女足到不了这个程度。"
经历赞助商撤资的那些年,中国女足也在尝试职业化,诸多球员仍然不想丢掉体制内 " 踢球 " 的这份工作。在一些球迷看来,这是影响球员们进化的障碍,水庆霞将这理解为 " 保险 "。
" 想要职业化,但你市场没有到这个程度。你说给你一年 50 万,你愿意放弃体制内(编制)吗?" 水庆霞说。
冰冷的分析,赤裸裸印在这里。
2022 年女足亚洲杯决赛,在 4:0 战胜中国台北队,7:0 战胜伊朗队,3:1 逆转战胜越南队,两度落后又两度追平、最后时刻绝杀日本队后,中国女足闯入决赛。
在决赛中,面临上半场 0:2 落后的场面,水庆霞临场调整,换上年轻球员,并在最后时刻绝杀韩国队拿下冠军。
夺冠之后,扑面而来的赞誉,让女足受到极高的关注,先后多家企业,对女足进行了现金奖励,奖金累计超过 3000 万。
这 3000 万,远远不能淹没她和团队太多人看不见的伤病。
3000 万,对比男足的收入可能是杯水车薪,但会让更多人关注女足的未来。
女足姑娘们,对收入要求不高,对比赛要求很高;她们不能保证赢,却能保证鏖战到底;她们也敌不过青春的流逝和伤病的困扰,但只要玫瑰还能盛开,她们绝不放弃奔跑 ……
放眼全球形势,在各种竞争态势下,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最需要的不就是女足这种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刻苦务实的倔劲儿吗?
1993 年,留洋日本时,在一次队内普通的教学赛上,水庆霞被铲倒,右腿胫骨被踢断,严重骨折。治疗时,医生在她腿上做了钢钉内固定的手术,用一块钢板支撑起了她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