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捧红了冰墩墩
也有人不解:奥运吉祥物开口说话而已,至于吗?但冰墩墩作为国产 IP 崛起、乃至文化输出的象征,我们要求点专业度,还真是爱之深责之切。
早在 2019 年,冰墩墩便已经问世,但当时这只大眼睛萌熊猫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甚至直到春节假期之前,王府井等奥运特许商店都是一副门可罗雀的模样。直到日本记者辻冈义堂的出现,冰墩墩开始向顶流冲刺。
2 月 1 日,辻冈义堂在早间晨报时以迷弟口吻介绍冰墩墩,引起了部分中国网友的注意。很快有人发现,辻冈义堂购买了大量冰墩墩周边,有人将这些内容整理后发布至微博。如此成功的文化输出案例本就自带流量,更何况还是长期向我们输出二次元文化的日本,辻冈义堂的迷弟行为实打实地为冰墩墩吸引了大量关注。
伴随着冬奥会开幕,冰墩墩成为各国运动员、政要间的交流大使,摩纳哥亲王亲手制作冰墩墩、外国运动员在社交平台晒与冰墩墩合照的行为,均是冰墩墩走红的重要推力。
海外记者、政要及运动员对冰墩墩的追捧,就像 KOL 对普通人的影响力一样,人们会不自觉地追随效仿。冰墩墩短时间内火遍神州大地的另一股推力,则源于网友的各类冰墩墩二创。
这段时间,人们的社交话题多围绕冬奥展开,除了讨论赛事本身,以冰墩墩玩梗造梗、制作表情包,成为普通人感受冬奥氛围的另一种方式。咱没办法复刻运动员的夺金瞬间,但自制民间版冰墩墩或者做几个表情包还是不在话下的。硬糖君有好几位朋友就是这样入坑," 本来也没觉得可爱,最近大家都在发冰墩墩,越看越萌,忍不住剁手 "。
在小红书、微博、B 站等社交平台,晒出一只稀有冰墩墩更是极大的自我满足。就连复工后的朋友圈也受此影响,晒出十来个开工利是不算什么,一口气晒出一堆冰墩墩周边才是朋友圈最靓的崽。
受到这种社交情绪影响,线上线下兴起冰墩墩抢购热。加之恰逢春节假期,厂家多停工减产,使得冰墩墩一货难求。而且人都有从众心理,排队八小时、预售秒没等相关事件以及黄牛在其中推波助澜,更刺激出这场 " 人人爱墩墩 " 的狂潮。
冰墩墩的爆红,甚至还催生出 " 赛博鬼市 "。因冰墩墩的特殊性,闲鱼等二手平台已经禁止了相关交易,但并不妨碍有人铤而走险。硬糖君了解到,每到凌晨三四点钟,二手平台会冒出一批神秘店铺,店内可以买到冰墩墩及奥运徽章等周边。当天亮后,这批店铺就会被封掉,彷佛从没出现过。
有意思的是,这股抢购冰墩墩的热潮中,最受追捧的是玩偶与手办。实际上,除了徽章与纪念币因限量而稀缺外,没有明确表示限量的奥运特许商品,比如玩偶手办,是不被允许饥饿营销的。换言之,待工人返工后,一墩难求的情况就会迅速缓解。但谁也不愿意做最后一个拿到冰墩墩的、" 不时髦 " 的人。
吉祥物的自我修养
虽然小有波折,但冰墩墩的运营思路仍值得肯定。要知道,除了 90 年代的吉祥物熊猫盼盼算是全民宠儿,95 年天津世乒赛的仙客来、08 奥运的五福娃、14 年南京青奥会的二胡卵子(砳砳)都曾不同程度地被批评过 " 太丑 "。
冰墩墩的成功,与其足够讨喜的外形有关。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高知名度,通过几十年的 " 熊猫外交 ",全球人民脑海中早就建立起 " 熊猫 = 可爱 = 中国 " 的公式。当年五福娃中,熊猫晶晶也是相对最受欢迎的一个。
如果仅仅是可爱,还不足以让冰墩墩成为顶流。冰墩墩的走红,满足了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爱国情怀。外国运动员、政要对冰墩墩的喜爱追捧,是文化输出的胜利。小小的冰墩墩是冬奥会的吉祥物,也是中国国力及对外传播能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