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而不糙;欲但不淫;美却不俗。
彼时,张艺谋镜头下的女性,带有浓浓的宿命感。
要说,巩俐当年得到的偏爱,不比刘浩存少,甚至更多。
但,巩俐可不是 " 选 " 出来的,是遇上的。
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再看看刘浩存 3000:1 的命中率,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得了。
还是那句话,艺术真的讲缘分。
你再看,章子怡,同样是这个道理。
她虽然成名于《我的父亲母亲》,但成就于《卧虎藏龙》。
被张艺谋发现,演了淳朴、娇憨的招娣,但这离 " 成 ",远远不够。
图源:《我的父亲母亲》
能成为今天坚韧、倔强气的章子,是由李安给她的玉娇龙开始。
图源:《卧虎藏龙》
所以,等她再次出现在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中,她可媚,可侠,还有几分狂气。
图源:《英雄》
戏路就是这么打开的。
时隔多年后,无论章子怡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搏一搏观众的掌声。
她是有书卷气的孟小冬;她是回到招娣时期质朴的商琴琴;甚至她可以是一袭素衣,清冷又深情的宫二。
不是想拿前辈的演技,粗暴碾压刘浩存的演技
这没有意义。
反而,我们是想说明,这不仅仅是刘浩存演技的事。
巩俐和章子怡的成名都满足两点:有灵感,合时宜。
当谋女郎,必须变成张艺谋电影里的一个符号和现象,就会失去旺盛的生命力。
而一旦进入工业化流程的 " 选 ",就会陷入被动。
周冬雨和倪妮。
前者是学校里 " 蹲 " 出来的,张艺谋从成百上千个录像中一眼瞄中。
后者是按照「南京籍」「身高 170+」「会讲南京话」「英文流利」等一系列标准量出来的。
图源:《金陵十三钗》
从机会主义角度讲,这两个 " 一轮游 " 的谋女郎,确实不算好运。
于张艺谋而言,无论是清纯的静秋,还是风情的玉墨,都只是张艺谋当时恰好想塑造的一种女性形象罢了。
这部故事讲完了,这个角色塑造完了,演员于导演而言,便再无创作灵感。
但,从创作宿命上讲,周冬雨和倪妮又是幸运的。
她们没有被导演的 " 执念 " 圈禁,碍于生存,在别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寻找机会。
多年后,周冬雨走出了静秋的单纯;倪妮走出了玉墨的风情。
一个成就于破碎的陈念,一个从敢爱敢恨的朱锁锁翻身(即便大众觉得电影咖更胜一筹)。
所以,前边的那个答案有了:
无论是 " 合时宜 " 的巩俐、章子怡,还是 " 有缘份 " 的倪妮、周冬雨。
无论她们是在张艺谋的电影里 " 长盛不衰 ",还是只被命运一时眷顾。
他们从来都是因为," 是 " 张艺谋的女主而出现,而非 " 要成为 " 张艺谋的女主。
她们从始至终,也只是她们自己。
被张艺谋塑造,但不被捏造。
这么一比,刘浩存呢?
答案不言而喻。
她自始至终都是被动的。
被动地套进各种壳子里,却迟迟没有生长出真正的肌理。
输家何止刘浩存一个?
还有张艺谋。
不可否认的是," 谋女郎 ",至今仍旧是个难能可贵的阶梯。
但讲灵感,求缘分的 " 她 ",必定是艺术的产物。
资本重金之下的揠苗助长,或许能打造出来一个现象级的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