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姐这嫌弃的表情,搞得我一场外人都替鲁大哥捏汗。
等拔丝地瓜吃完,反转来了——
王大姐的胃被鲁大哥征服了,还问鲁大哥能不能把她当小公主。没想到一直不露声色、忍气吞声的鲁大哥,回击得那叫一个狠呐:
性格合不来,当啥小公主
要真性格合得来
直接就给你拿板都供上了
还当小公主呢
……年轻观众如我,看得是瞠目结舌。老年人找对象,真直球,真利落。
接着看,这第二位,是穿个裤衩就来相亲的李大哥。
节目组问他怎么不拾捯拾捯,李大哥回:我寻思都是虚假的一套。
果不其然,见到相亲对象付大姐,李大哥没说几句就直奔主题:我们要是在一起了,我想那啥,你能满足我不?
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咱不介意说这个,不像有的年轻人。
(多少人被李大哥扫射到了)
这话听完,付大姐当场黑脸走人。这轮相亲就这么直球式开始,直球式结束了……
侃了这么多奇葩恋综,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一档恋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近半年时间,像《缘来不晚》这样的老年人相亲节目突然回火。不管是 B 站还是抖音,相关的剪辑片段都能在年轻人那收获可观的播放量。
年轻人不嗑自己年龄层的恋综,开始为老年人的爱情上头,为什么?
除了搞笑包袱,更因为这些节目真实,接地气,直面人性。
是吧,你看现在花里胡哨的恋综是越来越多了,可跟婚恋需求却越离越远了。
有的老年人上来就关心性生活问题,大胆开麦,直言不讳;
有的老年人上来就问退休金,对方要是符合自己标准,立马撂倒,就是这么直接爽快;
有的老年人看对方一眼扭头就走,为啥?颜值不过关,不爱就是不爱 ......
我们一边笑,一边意识到那些被大众忽视的问题:
老年人对性生活的需求,以及他们实用主义的寻偶模式背后,真正隐藏的伤痛却是所有人的通性——
孤独,需要人陪。
丧偶 23 天的男嘉宾和丧偶 23 年的女嘉宾相亲,女嘉宾说:23 天的孤独和 23 年的孤独是一样的。
节目能带给观众这样的启发,就是因为它去掉包装的真实呈现。
反观市面上大部分的恋综,套路化,充斥各种人为的戏剧冲突。
当恋综已经失去真实的基底,变成纯粹的剧本演出,除了能让嗑 CP 党一时爽,还有什么现实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更别说那些以奇葩为卖点的恋综,为了出圈而出格,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回到那个问题——
一档恋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去年的优质恋综《再见爱人》,在肉叔看来,是一种 " 我们还能相信爱情 " 的信号,一些对亲密关系的探索和思考。
这样的意义能够出现,必要前提只有一个——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嗐,咱也不敢奢求这些节目组们会真正摒弃套路。
但至少,别只服务于嗑 cp 的 " 观众 "。
多考虑一下找 cp 的 " 大众 " 吧。
今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