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吨吨吨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中,没人能想到一部主打爆笑喜剧的电影会成为黑马,在前期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靠着口碑发酵,排片率和票房节节攀升,最终拿下了档期第二的成绩。截至当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后简称《杀手》)累计票房已超 24 亿。
在达成 20 亿大关的前几天,《杀手》主出品方新丽电影的总裁李宁收到了一封来自日本富士电视台的邮件,大意是祝贺这部作品取得的成绩。
《杀手》改编自三谷幸喜执导的《魔幻时刻》,富士电视台是原作的第一出品方。邮件中提到,三谷幸喜在拍戏间隙看了《杀手》,觉得很喜欢,也单独发来了贺信。
说起这段插曲,李宁颇为感慨。2018 年,新丽拿下《魔幻时刻》的版权。第二年,大家一起探讨业务时,闫非、彭大魔决定作为监制参与这个项目。由此,从码盘、筹备、拍摄直至上映。这个过程中,除了创作上的难点,还伴随着疫情的爆发与反复,主创团队历经种种不易,时隔三年,终于带着《杀手》与观众见面。
影片上映后,伴随着票房不断走高," 惊喜 " 成为频频与之同框的关键词。
观众感到 " 惊喜 " 的地方在于《杀手》体现出的喜剧片素养,在笑和泪之间达到了平衡。戏里戏外,魏成功和魏翔在经历上的相似性也成为一时间的热议话题。
对于新丽电影来说,《杀手》的成绩是个 " 惊喜 "。李宁表示,以这个体量的电影 " 杀 " 进春节档是个大胆之举,尽管团队坚信它会有好成绩,但预期其实在 10 亿左右," 能到 20 多亿或者亚军的位置,不是假谦虚,是真的没敢想。"
而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数。
在众多分析春节档的文章中,提及《杀手》逆袭的原因总是归结为题材优势。诚然,作为同档期中唯一一部纯喜剧片,有着天然的合家欢属性,符合春节档的观影氛围。更关键的是,《杀手》本身具备让观众口口相传的品质,这是其能在春节档突围的基本盘,也是新丽电影长期深耕爆笑喜剧的结果。
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
最近,娱乐资本论对话了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和他聊了聊与《杀手》有关的种种。在这个成绩背后,黑马是怎么诞生的?它是如何 " 闯荡 " 春节档的?新丽喜剧电影一直以来的制胜之策又是什么?
《杀手》" 杀 " 入春节档
最初,从体量、阵容等方面来看,《杀手》并非春节档最受关注的选手。上映首日,其排片为 14.7%,在同档期电影中位列第四。但到了第二天,开始显露出反超之势,从大年初二的 17.7% 一路上升,最高时达到 24.9%。
排片变化对应的是观众口碑。对此,李宁谈不上意外。他还记得,《杀手》的剧本经过反复打磨,围读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笑得前仰后合。所以包括他在内,团队对口碑非常有信心,这不是一部 " 一日游 " 的电影,于是在开机时便决定要在春节档上映,开机即定档。
从不同维度客观探讨,春节档也都是最适合《杀手》的档期。在题材类型上,喜剧天然具有的合家欢属性,其爆笑路线也与同档期作品有明显区隔。在市场逻辑上,大年初一后,短期内不会有强片上映。而在全民性的观影行为下,第一天的观众的口碑就能预示作品大致的成绩。
所以,《杀手》的定档逻辑很简单,它有底气应对 " 首日定生死 " 的局面。
在李宁看来,经过口碑发酵,影片余温足以覆盖春节后更长线的上映周期,最终票房成绩也会很好,"10 亿以上肯定可以达到,但能到目前 20 多亿、亚军的位置,不是假谦虚,是真的没敢想。"
基于当初的预判,大胆 " 杀 " 入春节档的《杀手》也有一系列相应的宣发动作。
映前的重点在于明确定位。强化 " 爆笑喜剧 " 标签就是告诉观众:看喜剧选《杀手》;在不影响包袱响的前提下,大量释放片中的喜剧桥段,从去年 12 月中旬开始,光是预告片就先后发布过 7 个不同版本。
映后开始释出情感和解读向内容,比如魏翔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导演埋在片中的迷影梗。而之所以把这些点留到映后,是为了向观众传达,《杀手》和新丽此前出品的爆笑喜剧一样,除了笑点,还有情感寄托、思想内涵以及值得解读的制作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