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个纯流量爱豆做主角的电影,无论你怎样宣扬自己的题材、调性和班底,观众都会下意识做出自己的判断——它可能不会太靠谱。
电影主创选择她,当然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单纯从客观条件看,她身上那股练习生时期就肉眼可见的狠劲儿和她偏健康美的身形,演一个运动员,不是没条件。
但选择一个流量型爱豆,就是在选择了热度、话题和粉丝免费宣传控评的同时,也选择了路人消费疑虑的激增、演技表现说服成本的提升和粉圈争斗带来的对电影额外的苛刻审视和逐帧挑刺的风险。
当下的舆论环境里,没有人能只享受这种选择的收益,而丝毫不承担这种选择的风险。
个中得失,本就很难讲。
而另一大潜在风险是,一个杀出头的流量必定有数以万计的忠粉和数量更巨的黑粉,无论是粉丝的疯魔还是黑粉的疯魔,都会让艺人爆雷风险无形潜伏在漫长的项目期。
所以你问我孟美岐事件是不是难以预测且不寻常?我会说是。
但就选择 " 顶流爱豆出演女一号 " 这件事而言,遭遇风险的几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顶着受众的消费抗拒和流量的高风险做出的选择,才是这一切的根由。一个女明星的情感负面,该不该招致如此大的谩骂声、抵制声,甚至狠狠影响了她出演的影视剧作品,这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核心。
对贵圈主创来说,在大众道德洁癖越来越严重的舆论环境下,在粉黑大战越来越疯魔动辄以举报拉公权力下场的粉黑大战中,探讨" 该不该 "或" 凭什么 "根本于事无补。
建立认知后,思考" 怎么办 ",才更重要。
几点忠告给主创和艺人:
1、选角真正从创作角度出发,少一些急功近利。这样若风险真的降临,观众会更多惋惜,更少幸灾乐祸。
2、选流量,话题、热度和控评确实事半功倍,但风险系数也直接升级。你将面临可估量的收益和不可估的风险,祝你好运。
3、一路搏杀到今天的地位,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请艺人对大众的关注、自己的努力和粉丝的厚爱负责任一点,少一些随心所欲,多一些责任感与事业心。
大好年纪,大好机遇,专心搞事业,不香吗?
如何看待影视剧选角的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