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想过去把它(角色)弄性感,这个从来没有想过,演戏的时候也不会朝着这个方向设计。但是,我希望观众会心疼宋浩,我自己就很心疼,之前我很担心观众不能接受他,那么怯懦,那么乏力,一直都很被动,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吗?
周星驰。或许有些 " 降维打击 ",但 Sir 还是想提一提。就说《大话西游》里那句著名的台词——他好像条狗啊!
来自李修贤在片场骂周星驰的一句话,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嘛像条狗一样卖力?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周星驰说 " 我演的明明是正剧,你们却把它当成喜剧 "。因为——观众总是事不关己地认为 " 狗 " 是一句玩笑;而只有周星驰自己知道,一条 " 卖力的狗 " 内心的酸楚。至此。他们在解释演技时,是在解释什么?没有卖弄任何概念,没有显摆什么人设,更没有强调自己多 " 努力 "。他们在解释 " 人 "。——人的弱点,人的局限,人的执念。正因为他们真正理解和接近了剧本中那个虚拟的人物,才有可能用演技将人性逐渐丰满,最终呈现在银幕中不被戳穿。甚至,这种理解更延伸到电影以外。一次让中外记者都惊艳的回答。来自张曼玉。多伦多的《花样年华》媒体见面会上。记者面对演员,问的却是导演层面的问题。有些刁难意味:" 为什么王家卫要在影片结尾插入一段戴高乐访问柬埔寨的报道,他是想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吗?"张曼玉的回答显然超出她角色本身。却又如此准确地 " 解释 " 了整部电影的意味:他是想扩展那个世界。因为这部影片一直像个显微镜,观察着世界上的这两点尘埃,在显微镜下,这两个人可以很重要,但是在历史上却无足轻重。到了影片的结尾,他拉远镜头,告诉我们世界很大,还有其他事情发生,他们之间发生的事很小,很个人,就像是镜头的拉近和拉远。
王家卫当真这么想吗?未必。但至少听完这回答,没有人会质疑张曼玉对苏丽珍的 " 投入 "。最后。呼应文章开头,Sir 还是以程耳的电影作结。《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台词至今让很多影迷津津乐道。文字里总散发着让人遐想的" 弦外之音 "。比如章子怡饰演的 " 小六 ",在片里也是一位演员。一位 " 带资进组 " 的演员。
一天晚上,小六兴奋地在家人面前分享她在剧组的 " 奇遇 "。对话意味深长。对话之后的画面,更是讽刺拉满:小六:导演啊,每天就干一件事儿,掉眼泪,拍着拍着就掉眼泪 …… 陆先生:这么伤心,家里出事情了?小六:这我就不晓得了 …… 今天下午,我演完一遍,扭过头看他,他又在那掉眼泪我就过去跟他说对不起啊导演,我没演好,应该怎么演,你讲给我听好啦,你不要伤心嘛他把眼泪一擦他说,不是不是我真的不敢相信,你是第一次演戏你演得特别好,我是感动的众人,哄堂大笑。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