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擅长打造一种让嘉宾不必担心被刁难或者故意出丑的氛围,让嘉宾们的每一个梗都能被接到,同时也让嘉宾们能更好地热活场子,给嘉宾们更多说话的空间,也让他们有特别多的真情流露。
比如,当时能凭借一张脸帅晕全场、还是小鲜肉的吴京来到快本,何炅就说吴京是:"天使面孔,魔鬼身材。"
那些年的快本,它想要嘉宾们有一些独家的内容在快本中绽放,可是主持人却并不会过分地挖掘隐私。在温和而坚定的氛围中,将道义、温情都呈现出来;它有趣、有料,或许还有我们不易察觉的 " 车 " 飘过,但又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被打扰。
曾经,快本也是一代代的流量、一代代还未红的嘉宾上节目,甚至哪怕再红的明星去快本都没有通告费,但他们总能将节目效果做到让观众们点开电视,心满意足地看完离开。
然而,现在,一次节目配一群嘉宾,每一个嘉宾一个节目下来甚至都不能有 10 分钟的出场时间,嘉宾只介绍了姓名,就开始游戏,更别提是要在节目中看到他们更多的闪光点了。
不知这到底是快本策划的落后,还是如今的艺人难道已找不到什么值得看的亮点,让快本针对性地、定制流程方案了吗?
可叹的是,我们以为未来会有更多的感动,却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一切可能的美好。
" 快本 " 杀了 " 快本 ",当它不再思考如何给观众们一个记忆点时,快本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初衷,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 快本 " 杀了 " 快本 ",当它的流程开始变得固定,当所有的嘉宾不再能在这个舞台上呈现独特的东西,当他们开始假意寒暄,快本存在的价值就丧失了。
" 快本 " 杀了 " 快本 ",何其可惜,又何其无辜 ……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常想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