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别人的一条广告费就能直接 cover,以西红柿 cp 当年的热度,遇上好时机未必赚得比奇闻少。
上节目当素人嘉宾,虽然一本万利,却并不是所有的素人嘉宾都能实现吸金大法。许多观察类综艺出来的素人网红,在吸金能力上明显就比不上恋综。
拿《offer》这样的职场类素人综艺举例,第一季里最后拿到 offer 的何运晨和李浩源一个正式入职律所,一个继续读书深造,但他们两人都没放弃 " 网红 " 的副业。据说他们也是第一季嘉宾里单人报价相对贵的。
同时,他们两个人也有利用自己的热度上其他综艺节目,何运晨去过《名侦探学院》,也上腾讯年夜 fan 和水果星球乐队的杨润泽一起唱过歌。李浩源去的大多是知识竞技类节目,比如《汉字英雄》什么的。
这是不同于恋综嘉宾们的一点,学霸精英人设遇到合适的机会还可以再利用,而恋综 cp 们,最多再在成名的新一季恋综上露个脸,平时还是主要靠社交平台完成对粉丝的维系。
当然,还有那种 " 一鸡多吃 " 的选手,offer 第一季里的郭旭和蔡昆廷,虽然上的是职场综艺,立的是学霸精英,但这不妨碍也可以谈恋爱组 cp 啊。
这两位虽然在节目结束没拿到 offer,但却在节目之后成为了情侣,实现了单人报价虽然不高,但 1+1 可以大于 2 的效果,日常微博 cp 营业与感谢品牌两不误。
所以家人们看明白了吗?cp 才是第一生产力啊,站在素人嘉宾食物链顶端的妥妥是恋综,然后再是节目收视热度与口碑之间的价格差距。
其实这样的差距也很好理解,磕 cp 本就是现在的潮流,大趋势下 cp 就是比单人更具有话题度,而恋综 cp 们,能参加节目的嘉宾,本身质素就不算差,从颜值到工作,基本可以实现 " 精英 " 二字。
在优质人设的基础上,cp 之间的火花又满足了一部分人对于恋爱的幻想,戳到了他们的恋爱敏感点。恋综嘉宾们,兜售的其实是优质人设 + 恋爱幻想的双重 " 商品 "。
比起其他综艺素人嘉宾单纯树立的个人特质,恋综嘉宾无疑有了更丰富的特质和吸睛点,再加上还有合体营业这个加倍 buff,站在食物链顶端就不难理解了。
毕竟沃斯基曾经说过,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如今还可以再加一句,cp 粉的钱也很好赚。
cp 虽好,也要警惕素人嘉宾的 " 消费陷阱 "
在如此低投入、高收益的情况下,上节目当素人嘉宾对普通人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实现 " 一步登天 " 的机会。对热爱此类节目的观众和粉丝来说,却要警惕随之而来的 " 素人嘉宾陷阱 "。
首先我们要理清,他们在节目之后为什么能拥有如此高昂的广告费,姐妹们肯定会说,是因为他们有流量热度啊!那这些流量热度哪来的?正是来自每一个关注和上头的普通观众和粉丝。
即使没有为他们的广告宣传买单,但对他们社交平台的关注和支持,无形成也成为了他们报价的 " 底气和资产 "。
王能能一个多月的时间,涨了 80 多万粉丝
大家对他们的喜爱和支持,其实都来自于节目为她们塑造的光环,当然,我从不否认这群选拔出来的素人嘉宾确实很优秀,他们形象好、谈吐佳、事业有成、双商在线 …… 我自己看节目时也会特别 pick 其中的一位甚至几位。
但观众买单的从来就不只是他们的优秀,还有她们在节目里节目外呈现出来的恋爱幻想、自己嗑 cp 的爽感以及素人嘉宾身上最重要的特质—— " 易得到 "。
正是因为这份比明星更近的距离,大家的上头才会来得如此之快。
在一切皆可商业化的今天,素人嘉宾们身上的这些特性在商业之下反而成为了新的消费陷阱。
cp 的甜蜜可能是剧本或者工业糖精,每一季恋综都有被扒翻车的嘉宾,从出轨约 P 到劈腿撒谎,节目上有多甜蜜,节目外的糟心事就越让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