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岁的贾静雯交出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瀑布》这样优秀的答卷,还先后拿下金钟视后和金马影后。名气和奖项两手抓,在中女赛道中遥遥领先。46 岁的林心如制片兼主演的《华灯初上》口碑不俗,还搭上了财大气粗的大金主 Netflix;43 岁的谢盈萱早早就凭借《谁先爱上他的》获得金马影后,现在又有了口碑代表作《俗女养成记》;与此同时,44 岁的袁泉还在一水儿剧情狗血、主题单一、质量堪忧的内地特色生活剧中复制着唐晶 2.0,唐晶 3.0,唐晶 N.0……用自己出色的演技,生产流水线一样的职业女强人,除了满足年轻小女孩的职场幻想外,还负责给 85 花、男流量抬轿子。总让人觉得大材小用,挺惋惜的。不知不觉,台湾中女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内娱喊了那么久的口号,各路女演员轮番上阵倒苦水,从杨蓉到海清,从郝蕾到章子怡,核心诉求都是一句话:给我们大龄女演员一个机会啊!谁成想,这机会落到了台娱那边。林心如在《华灯初上》里演了个风情万种的妈妈桑。在风月巷子里迎来送往,推杯换盏,高雅点的话,就是 " 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往通俗里说,无非是陪玩陪喝陪聊天。总之,是一位在内娱拍不出来的女生,就算拍了,也不一定能让我们完整见到。妈妈桑并没有被架空为当下互联网最追捧的封心锁爱、只搞事业的女强人,而是保留了边缘生活中被压抑的脆弱、孤独、神经质。明明阅人无数,却依旧不争气地爱上渣男。面对闺蜜的烂桃花,她硬气十足,拽着人就走,一旦聊到自家男朋友,就开始化身贴心小娇妻:联系不到没关系,他很爱我,不会找别人。她不够正确,但够真实,有人味儿。此处拉踩一下内娱,要么把女强人等同于铁石心肠的万人嫌领导,要么把感情中主动出击和恋爱脑、低自尊、舔狗划等号。人性的立体荡然无存,只剩下空荡荡的几个标签。台剧中向来不缺有人味的中女角色。就算是行事强硬的女领导,也不会有殷桃那堪比霸总的大背头,或者加着刘涛水印的冷漠刻薄脸。台剧的代表性女强人,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宋乔安那种。发型干练不油腻,妆容得体不夸张,懂得温声细语,也会急声厉色。她不会目不斜视地经过,无视你的问好,以衬托自己的强势。她不会因为助理无意的小失误,就情绪失控,大吼大叫,以彰显自己的专业。她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像骑士一样无条件无原则地包容你、帮助你,以表达自己的善良。没错,此处就是在内涵刘涛演的那一打悬浮女霸总。最后聊个内娱中不可能存在的女主角——《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一不面容姣好,二不身材苗条,三不事业有成,四不封心锁爱。按照现在的观众标准,这样的角色会被钉到耻辱柱上,在 " 我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主角 " 投票中位列前茅。39 岁还在大都市漂泊,工作不上不下,感情没了着落,生活失去激情。每日疲惫不堪,不够干练优雅,不知不觉活成了光鲜亮丽的反义词。看着她的故事,就像在旁观一个日渐平凡的自己,在理解陈嘉玲的每一个选择的同时,也是在接纳一个不够理想的自己。《俗女养成记 2》大结局,陈嘉玲依旧没有工作,没有结婚,甚至因为刚买了房子,积蓄也瞬间归零。与此同时,她正式步入 40 岁大关。按照世俗的成功标准来看,这一刻的陈嘉玲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但她的笑容让我明白,什么成功人士的标准、什么几十岁应该活成什么样子,都统统见鬼去吧。我很难从内地女性角色中获得这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要么是焦虑,此类的代表角色是顾佳,看着她三头六臂无所不能,身兼数职还能斗小三,就觉得自己该找个垃圾站躺进去。要么是血压狂飙,以樊胜美为典型,每次看樊胜美和她家人的戏份,都能省一顿饭钱,因为气饱了。平日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本想图个乐,结果看个剧也给我压得喘不过来气。得了得了,本观众不伺候了。既然阻止不了他们拍千篇一律的热搜剧,但我能至少能管住自己,不去看。过去有种言论,台湾演员退出大陆市场,就是固步自封,自寻死路。毕竟内地拥有远比台湾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金,强大的人脉,想好好发展的话,当然得跟内地多打交道。其实对演员来说,选择去哪里发展的原因很简单。哪儿角色多,哪儿好本子多,哪儿机会多,就去哪里。2001 年,贾静雯趁着两岸合拍之风盛行,顺势进军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