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爱情故事》曾经创下最高收视纪录。/《东京爱情故事》27 岁时,他淡出了电视剧行业。32 岁起,他索性在家中闷头写小说,然而,3 年的坚持却没能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迫于生计,他重返电视圈,接受了原作小说和国外人气电视剧的改编工作,在不清楚想写什么的状态下,8 年时间一晃而过,直到 35 岁时女儿的出生让他迎来了转机。" 人总归会回归日常,这是不该被丢弃的。我明白了更为重要的东西。"43 岁时,坂元裕二以自己的育儿经验为基础,完成了一部原创剧本——《母亲》。这是一个讲述女孩受到母亲虐待的故事,观众对剧中母亲的谩骂不绝于耳。" 但是我持不同的想法。虐待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不能不问前因后果,就轻易地去否定这个人。我在看孩子时,也有过忍无可忍、歇斯底里的情况,也有过想逃走的时候。只看结果就断定,这是个动手打孩子的坏女人,给她安上‘坏妈妈’的罪名,我做不到。" 他把写好的第八集剧本全部推倒,将描述对象转向剧中作为配角的、抛弃女儿的母亲的人生。许多感同身受的评论从之前的谩骂声中辟出一条路来。坂元裕二眼前的剧作之路也终于清晰起来:他要描写那些艰难生活中的人,哪怕只能拯救一个人也好。《行家本色》的节目组说,经过 16 年的徘徊,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写剧本的理由。
认真工作的坂元裕二。/《行家本色》" 如果非要在少数派和多数派中选的话,我更想对少数派做些什么。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我想为了少数有某种想法的人写东西,希望他们觉得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在这么想。能让十分快乐的人变得一百分快乐的作品有很多,但我希望负数的人至少能回到零。哪怕有﹣3 或﹣5 也可以。这就是我的愿望。" 出演过坂元裕二作品的高桥一生说:" 即便是人们口中的废柴、没有正经工作的人,或是常被说他性格有点‘那个’的人,在坂元老师的世界里也都会被包容在内,决不会否定他们的存在。这些人物给我的感觉,就是他们生来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改变。我觉得老师的剧本有肯定每个人活下去的价值的力量。"
高桥一生对坂元裕二作品的评价。/《行家本色》在《花束般的恋爱》里,爱情消逝,但仍有物证留存。在漫长的前半程里,坂元裕二对这段恋爱的态度暧昧。这样的恋爱是浅薄的、仓促的、不负责任的、流俗的,还是平庸的?在影片结尾,两个昔日的恋人又相遇了,言谈举止甚至思维方式还是那样相似,一对曾经无比契合、频率共振的个体结合又分开,短暂的共情后又和另一个新的伴侣产生共情。在他们曾约会的家庭餐馆,灵魂相惜在更年轻的人身上继续发生,循环往复,永不止息,新的承诺和心动仿佛能熬过亿万斯年。回到家的麦君突然发现,在谷歌地图捕捉到的街景里,他和曾经的绢正迎风走在河堤上,手捧一束花期只有两周但正在盛放的花束,享受他们花束般的恋爱。
爱情消逝,但仍有物证留存。/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剧照尽管在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两个年轻人最终选择了 " 自我 " 而不是 " 他者 ",回到了原本的日常生活——如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一书中所言," 如今人们经常谈及真实性,真实意味着自由,不被预设的、被外界事先规定好的表达和行为模式所囿;它强迫人们只像自己,只通过自己来定义自己、书写自己、创造自己;真实性的律令对自己施以强制手段,迫使自己不断地拷问、窃听、窥探、包围自己。" 电影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