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原因虽说根本,但并非导火索。致使沈彗星、盛江川想要离婚的直接原因是个人梦想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
当今社会强调的不是领域,而是自身价值;不是行行出状元,而是我要实现我的梦想。所以," 先适应后成才 " 的理念,变成了以个人主观意志为价值导向的从业观。
这也是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的根本不同。前者强调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人生由我做主,不受家庭、社会冷眼的制约;后者认为苦尽甘来,适应某一不喜欢的领域比选择一个喜欢的项目更重要。
这种现代价值观使沈彗星试图在职场上一展英姿,与社会再度建立联系。顶尖大学高材生,婚后却相夫教子,这并不表明她就此蛰伏,而是顾全大局(等女儿有一定自主能力,依旧要重返职场)。
同时,社会上的女性强调一种男女平等的观念,这就使得她们在家也要求丈夫能够分担同样的家务。
可要想盛江川在女儿成长前几年缺席的情况下,一下子晋升为合格奶爸,显然不切实际。
盛江川认为,项目有轻重之分,生活也有主次之别。
赚钱的大项目以及工作,是职业和生活中的玻璃球,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呵护;至于小公司、陪伴女儿这些小事,类似于橡胶球,不会因为许久不在女儿身边,闺女就跟了别人的姓。
职场打拼的他,因繁忙的工作无暇顾及妻女,一旦家庭责任的天平向他这边倾斜,盛江川自然会不适应。加之沈彗星所在公司与盛江川的公司属于竞争关系,夫妻二人的情感生活必将受到影响。
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没法既照顾孩子,又赚钱养家。
盛江川、沈彗星不过是没能调和好家庭与事业间的关系。在盛江川妈妈看来,只要男女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家庭矛盾必会有所缓解:
" 男主外,女主内。钱不够花了,那就是父亲的责任;要是孩子哭闹了,那就是母亲的责任。"
可这是老黄历了,现代人的婚姻观是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那是不是说,只要夫妻二人把家庭分工商量清楚,且每个人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就不会有矛盾了呢?
这就要引出《我们的婚姻》中第二组家庭——职场女强人董思佳(蒋欣饰)和文科全职爸爸李宇文(是安 饰)。
不能冲着感性讲道理
不同于男性上班、女性带娃,董思佳叱咤职场好多年,周末都很难在家陪儿子,家里大小事宜全由丈夫李宇文承包。
表面上,思佳和和气气,同宇文相敬如宾,夫妻间也没什么矛盾。虽说她有狂躁症,需要用酒精来控制情绪,好在一贯书生气十足、态度谦和的宇文总会迁就妻子。
儿子埋怨母亲三番五次因工作爽约;长这么大,都忘了母亲下过厨房,甚至觉得妈妈的饭不如爸爸做的好吃。为了不让思佳难过,宇文则在一旁打圆场。
也难怪,历史系毕业的高材生宇文,性格细腻,体贴宽容,全心全意照顾家庭。
带孩子逛公园,他就坐在长椅上看书,任凭孩子嬉戏。
就算被别人嘲弄是 " 吃软饭的 ",宇文也能面不改色,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即使这样一个做事情不情绪化、有涵养的绝世好男人,也在陪伴孩子的问题上与思佳发生争执。
宇文出于兴趣,想抽空与老师做些历史课题的研究。一开始,思佳很支持,但当发现这项研究不仅得不到什么收益,甚至还没法把丈夫弄进史志办这一事业单位。没名没利一场空,思佳单方面拒绝了宇文的 " 复出计划 "。
一味地忍让与宽容,得来的却是别人对自我梦想的践踏。
思佳没有保持夫妻间应有的尊重,家庭像是她的第二职场。她所做的只是发号施令,却忘了作为一个妻子更应该将心比心。
另外,思佳的性格与盛江川类似,属于利益导向型:不能变现的梦想就是一文不值。这种功利性的思维延伸至家庭关系,宇文在她眼中更像个贴着 " 丈夫 " 标签的保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