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反遭人非议,韩红已经见怪不怪。
一些来历不明的恶意,早就在多年前同她打过招呼。那时,有人从她的社交账号扒下照片,做成诸多表情包去卖;也有人恶搞她的形象后,上传在某短视频平台的鬼畜区。
为了躲避这种充满攻击性的网络环境,韩红一度想注销账号。无果,她只好耐着性子,花去好几天的时间,将往期动态一条一条删掉。
十多年来,外界的争议断断续续,韩红始终不肯放下热衷公益的心。她把自己定义为 " 公益人 ",认为 " 歌手身份能让自己赚钱,能活着 ",但称不上是一份职业。
她是以音乐艺术来喂养公益事业。
7 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韩红曾透露,做公益以来,已前后捐款超过 1000 万元,几乎要把自己的钱捐空。
韩红
讨厌她的人,在到处造谣中伤。喜欢她的人,也始终陪伴在身旁。
《老韩》的评论区,汇聚了各个年龄阶段的粉丝,不少 00 后也表达了对她的支持与喜爱。
有人在发歌当天留言说,新冠疫情暴发时,没有通过其他途径捐款,而是将钱直接打给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因为他相信," 韩红能让这五百块发挥出最大作用。"
韩红是真正的天才歌者。
她另有一个名字,叫央金卓玛。在西藏日喀则河畔,韩红曾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以后关于家乡的回忆,全都来自那短暂几年的生活体验。她把它写进歌里,频繁吟唱。
1971 年 9 月,韩红降生在西藏昌都市,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韩德江,祖籍山东德州,下乡到西藏参军后,成为部队的一名相声演员。母亲雍西是藏族歌手,因唱《北京的金山上》为人所熟知。
兴许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韩红从小就展示出了自己的音乐天赋。她 3 岁开始唱歌,5 岁多擅自登上了母亲正在演出着的舞台,试图和母亲同唱,因此挨了一顿揍。
关于唱歌这件事,在母亲那里,韩红是得不到支持的。年幼的她,嗓音条件并不好,根据雍西的评价,是 " 低低的,粗粗的 ",因此不建议女儿走唱歌这条路。
在学校,韩红也得不到认可。当时老师组织大合唱,需要挑选声音尖亮的同学当领唱,轮到韩红试唱时,一句还没结束,就被叫停。
小时候的韩红(左)
6 岁时,韩红的父亲去世,母亲常常忙于演出,无暇很好地照顾她。放学没人来接,自己又不认路,她便认准一个同院住的小朋友,每次跟着那对母子走回家。
韩红曾不止一次向媒体表示,自己没有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
到了 9 岁,母亲改嫁,她便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就此开始与奶奶一起生活。
韩红记得,当时在路上共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火车不时从山洞穿过,眼前一片漆黑,小小年纪的她吓得直捂眼睛。
这成为始终伴随着她的一种恐惧,40 岁接受采访时,她声称,现在 " 坐火车过山洞的时候依然要把眼睛蒙上。"
落脚北京后,韩红住在鲜鱼口长巷三条的小胡同里。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全部来自奶奶,最在乎的人也只有奶奶。
韩红和奶奶
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奶奶卖冰棍供孙女读书、生活。
韩红则每天躲在屋子里,从早唱到晚,有时奶奶喊她吃午饭,都顾不上。
15 岁那年,韩红买下第一把吉他,从没接触过这一乐器的她,准确地弹奏出了曲子。
此外,其他类型的乐器到了韩红手里,也都玩得转。让人惊讶的是,她从来都不识谱," 但写出来的和声都是规范的。"
早年的时候,韩红和同样喜欢音乐的几个年轻人组建过两个乐队。他们在歌厅演出,韩红担任主唱," 一晚上挣 30 块钱。" 凭借这样的机会,韩红不断打磨着自己的唱功。
韩红
后来,有幸拜师到作曲家、指挥家谭盾门下。
几次接触后,谭盾曾对着她感慨:" 我不知道怎么去教一个天才小孩儿,但我能看出来一点,你在指挥上面在作曲上面如果刻苦,会成为一个大师。"
事实上,自小天赋傍身的韩红,成名之路充满了曲折。
始终没有人愿意给她一个机会。从 16 岁参加比赛开始,韩红度过了 11 年漫长的蛰伏期。为了成为歌手,她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演唱比赛,每次得到的评价都是:唱歌可以,形象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