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剧组的伙食费是 7 毛一餐。
剧中不少美味佳肴,看着栩栩如生,但其实都是用肥皂刻的。
演员吃不饱,又不能吃桌上的饭,只能偷个蜜枣垫垫肚子。
《三国演义》剧组平均片酬 180,主演们拿到的工资也只有 200 元左右。
四人一间的简陋住房,唐国强甚至住过两块五一天的床位。
伙食差更是出了名的,不少演员,只能提前预支薪水。
因为伙食不好,甚至发生过啼笑皆非的一幕。
一次,饰演刘关张三人的演员实在嘴馋,就跑到老乡的玉米地里偷玉米。
结果被逮了个正着。
二弟三弟撂下大哥,撒腿就跑,身无分文的 " 刘备 " 被扣下,最后还是 " 曹操 " 带着钱赎回了人。
虽说如今当故事听起来时会心一笑,却可见当时诸多心酸。
可是,如今某些高薪酬的艺人带来的是什么呢?
一成不变的表演方式、没有字幕听不清的台词功底、大量抠图替身。
讽刺,悲哀。
那时候的国产剧到底多有 " 耐心 "?
虽然穷,但那时的国产剧真真将 " 耐心 " 发挥到了极致。
导演王扶林为了拍《红楼梦》,光准备就准备了一年。
他读原著、论文和所有解读,并写了一本总结《导演阐述》,包括对每个人物的分析,前情回顾,性格特点等。
读完研究完,他也成了一名 " 红学专家 "。
等到选角,先从几万人里挑了 153 名演员,再请来一大批顾问,进行指导。
顾问团全是文化届的大师。
朱家溍、沈从文、启功、吴世昌、周扬、周汝昌、杨乃济、曹禺 ……
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而且没要一分酬劳。
彼时,《红楼梦》采用 " 忠于原著,妙于剪裁 " 的改编原则,要求红学专家们严格把关。
精益求精到什么地步呢?
编剧周岭写 " 优先放了外任 ",被批,该是 " 仅先放了缺 " 才符合习惯。
" 瓦败冰消 " 不妥,要改为 " 瓦解冰消 "。
一字一句,字字斟酌。
快 80 岁的 " 红学泰斗 " 周汝昌,每一集的剧本都要看。
夏天开会,日头太毒,可老先生还是坐公交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参加研讨会。
等到了地方,连咳带喘,但坐到椅子上,张口就开始说《红楼梦》。
《红楼梦》编剧会
到了演员培训,花费了 4 个月。
从身段形体,到琴棋书画,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神似。
形神兼备,才能与人物合二为一。
再说配乐,13 首,耗时 4 年,全是王立平一人完成的。
从构思到下笔,再反复打磨,费尽心血。
其中,仅《葬花吟》就写了一年零九个月。
写得有多苦?
王立平说:" 气断神伤,走向绝路。"
他说:" 倾尽所有,就是筑起一道高墙,让后人知道,超越并不容易。"
《西游记》里,是许镜清耗时 4 年多,写了所有的歌。
《敢问路在何方》,大气磅礴。
《女儿情》,婉转柔美。
可《西游记》火了,却没人知道许镜清是谁。
歌曲得奖,没有人通知他。
大家都用他的歌,但很少有人付他版权费。
他想办一场 " 西游音乐会 ",但是没有钱。
后来,在 2 万名网友众筹的帮助之下,许镜清的愿望才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