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嘉宾人选,大多都是走情怀杀路线,黄子佼啊,贾静雯啊,庾澄庆啊,蔡康永啊,陶晶莹啊,都是台湾娱乐鼎盛时期的老牌艺人,也是我们大陆观众最为耳熟能详的明星。
而《小姐不熙娣》在形式上更像后期的康熙,看得出经费一贯的紧张(片头是动画),阵容设置上有一个主持人与主嘉宾,加一个搞笑男助理,下面坐着素人嘉宾,胸前别着名字牌,每期一个主题,非常典型的康熙style。
▲这档节目的小S更加随意,也更加轻松,但大家记忆最深刻的点就是小S真的有点胖了……
这两档节目播完,反响一般,作为小S的粉丝,我也认真去看了一下,最大的感受就是小S昔日圈粉无数的话术在她自己的SOLO时显得如此陈旧和无聊。
两档节目都算不上多么好笑,其中有一两期精彩的,莫过于《小姐不熙娣》第一集和《熙娣想聊》最后一集,因为请到的嘉宾分别是陈汉典和蔡康永。
唯有这两个人在场时,似乎才能启动小S的天赋开关,她的那些屡试不爽的主持大招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小S贬损陈汉典是康熙来了一直沿用的模式。
▲最开心的就是陈汉典重现康熙名场面,模仿小狗拉屎,弹幕里都在说,大笑之后好想哭。
▲小S和蔡康永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化学反应,和前九期小S的紧张用力不同的是,第十期蔡康永一出来,那种自然又搞笑的感觉马上回来了。
正因为这两档节目并没有多少新意,最后一集康永哥也揶揄她节目开不了第二季。
当年《康熙来了》是一代人的下饭节目,小S的荤素不忌挑战边缘话题的跳跃话术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说话方式。
我后来在工作当中接触很多八零后的广告人,他们就常常用小S式的哈拉方式在日常social中奇兵取胜。这大概是因为东亚人普遍慢热,而且习惯性讲一些客套话,大家爱兜圈子,而使用小S看似鲁莽的话术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到社交破冰的目的,能够把端着的对方拉下马来,实现关系迅速的破冰,共融和趣味。
那么昔日小S惊天地泣鬼神的惯常用的话术到底有什么机巧呢?其实也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看罢洋洋洒洒数千期的节目,还真能总结出小S惯用的套路:
第一:自曝隐私套话术(半真半假无意中自曝被家暴、喝酒、老公出轨,以最坦诚的方式震摄对方套取对方的坦诚回答)。
这一点小S是运用得很熟练的,要知道传统的女主持人都是配角,她们只负责引导嘉宾谈话即可,很少透露自己的隐私。可小S是第一位能把主持人做成主角的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很乐意暴露自己的隐私和真实生活,让观众觉得亲近。
比如家暴事件,大多数人可能唯恐避之不及,可小S硬生生地把它变成了一个梗。
凡是来上康熙的嘉宾,很大概率都会被小S问同一个问题:你觉得我的家暴新闻是真的吗?搞的每个嘉宾都要被迫表态……
尤其是各位女嘉宾,由这个话题聊开了,各自老公的情况都会不自觉地抖落出来,小祯的老公爱去夜店啊,狄莺跟老公吵架啊,vicky吐槽老公和异性发信息啊,啥都往外说。
▲女嘉宾被迫表态。
小S对家暴这件事的容忍度非常高,常常提及,搞得素人嘉宾都会用这个来搞事情,节目效果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