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所学的教材,由全国五所殡仪专业学校的老师和一些民间组织,如各地的殡葬产业代表、民俗学家共同编辑,里边收集了大量的民俗知识,如中国殡葬文化史等。
《人生大事》是一部殡葬题材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三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职业歧视。
电影《人生大事》
有个情节,就是三哥将自己的殡葬车停在路边时,隔壁邻居搞婚庆的老板娘让三哥把车停远点,让自己家孩子别碰那些葬礼上的花,为啥呢,都是死人用的东西,晦气。
无独有偶,在采访小闫时,她告诉我们,殡葬专业带给她最大的问题确实是难以跨越的世俗偏见。
小闫告诉桃:" 有一次,我们在宿舍练习告别仪式要用的插花,有其他寝室的人过来指指点点,说着什么真晦气的话。"
小闫学习插花的过程
与人交谈时,小闫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专业,虽然身边的亲戚都表示理解,但邻居们还是会有一些风言风语:" 一个小姑娘家家,怎么学这个专业啊,谁还敢靠近你啊!"
起初,小闫会挨个解释什么是殡葬专业,她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希望让那些没听过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直到有人在她的动态下面评论:" 呸!死人的钱也赚。"
而在电影中,三哥在帮小文外婆做遗体整理时,都难以逃脱被误会偷逝者戒指。从这里可以侧面看出,许多人对于殡葬从业者存在着不小的误会。
其实就像电影中那样,很多人认为殡葬专业主要是跟逝者打交道,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跟生者打交道。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有两个选择方向。一是技术方向,学习如何给逝者化妆、防腐和遗体重塑。二是服务方向,学习布置告别仪式场景,临终关怀将逝去的老者,抚慰悲伤的逝者家属等。
技术方向,是学习如何跟逝者打交道。帮助逝者穿寿衣,是第一课。" 穿寿衣讲究先穿袜子后穿裤,然后上衣最后鞋。
电影《人生大事》,三哥给小文外婆做遗体整理
之后就是相对困难的遗体重塑。
逝者并不一定是完整离去的,家属一般会要求补全缺失部分,给逝者一个完整的遗容。
一般来说,有三种类型的逝者遗骸相当难处理:车祸、坠楼、火灾。如何重塑遗体成了一个十分专业的课题。
小闫在课上捏的鼻子和耳朵
" 在器官重塑课上,老师会教我们用一种特制的油泥捏器官,它能支撑逝者的面部五官,且这种材料一遇热就会变软,火化时不会留下痕迹。"
片中,三哥也遇到职业生涯里的最大挑战,需要帮一位因车祸丧命的逝者做遗体重塑,关键时刻,父亲老莫出手,才最终复原了遗体。
其实殡葬专业的服务方向,更多的是学习如何跟活人打交道。
" 抚慰悲伤的家属,秘诀并不是靠固定话术,更多的时候,不说话是最好的。"
在实习过程中,小闫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逝去艺术家的家属,逝者的女儿仅比她大一岁。
采访完小闫后,桃又想到《人生大事》这部华语电影里罕见的丧葬题材影片,难得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承载着大众对于生死的思考。
我们忌讳死亡这个话题,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死亡,在面对自己死亡之前,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