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又惹众议。
他在直播间里,戴墨镜,苦着脸。
一言不发。
前面的牌子上写着:
" 人数到 3 万,摘墨镜。"
" 人数到 5 万,笑一下。"
" 人数到 10 万,才说话 "......
这种 " 绑架式直播 ",令所有人不适。
但我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
他是孙杨。
任性的、嚣张的孙杨。
2012 年。
孙杨奥运夺冠,风头正盛。
他领着爸妈,上了鲁豫的访谈。
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但,话里话外,尽是他人生的伏笔。
谈话途中,鲁豫高度总结道:在你家,妈妈是话多的,爸爸是话少的。
然后问孙杨:" 那你觉得自己比较像谁呢?"
结果,孙杨妈妈杨明,率先抢过了话头:
" 取我们优点正好,我(的部分)稍微多了一点!"
话音落下,是一阵笑声。
鲁豫也在其中。
但笑过后,她不得不再问一遍:" 那孙杨,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更像妈妈,还是爸爸呢?"
这次,终于听见了主人公的回答:" 像我妈 ……"
音量不大。
笑容腼腆。
下一秒,杨明又来了:" 我觉得是取了我们优点!"
嗓音洪亮。
笑容灿烂。
和儿子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喧宾夺主。
但,不会有人指责。
因为当时,孙杨是世界冠军,杨明是培养了冠军的母亲。
辛劳。
伟大。
无私。
值得所有赞誉。
有她在,孙杨除了游泳,什么也不用管。
比如小时候,怕背书包影响孙杨长高,所以从来都是杨明代劳。
小学六年级时,她还帮儿子系鞋带。
总之,杨明的生活重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孙杨。
引导他。
激励他。
培养他。
直到他站上领奖台,开启新一轮 " 呵护 "。
得知巴西记者想采访儿子,杨明会冲上来:" 你们电视在巴西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有人悄悄将此事曝光。
杨明惹祸上身。
但她,浑然不觉有错,甚至要求惩罚曝光者:
" 我们孙杨,可是要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你们不要搞臭他!"
任谁看,这 " 母爱 " 都已过度。
但孙杨不觉得有问题。
相反,他乐于享受这一切。
有时出国训练,母亲并不能伴左右。
他也养成习惯,一天早中晚三个电话,向母亲汇报。
更有传,集体训练时,他强硬要求带母亲一同入住。
显然,这不符合规定。
可他理由简单粗暴——他是孙杨。
他要 " 特权 "。
在镜头前嚣张发言:
" 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大不了不练了,你不让我母亲去,我就不练了。"
狂妄放肆。
年轻气盛。
一览无余。
运动员有个性,不是错。
锋芒毕露,更不是。
但外出征战,运动员代表的绝不只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
一言。
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