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其他案例,这位阿姨的追星行为简直不能更克制,仅仅只是沉迷看电视而已,但旁人批评起她却依旧理直气壮。
可见一位中年女性要招致骂名和责难,并不需要做得多过火失智。
但,她们真是错在追星吗?
不,她们只是错在犯了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位家庭主妇不被允许犯的错——
分心。
在她稍微挪动了注意力,不再全身心献祭给家庭的那一瞬间,她便是错的了。
近几年有个词越来越多被提及——
母职惩罚。
它的原意是指,当一位女性成为母亲,就会在职场遭遇各种不利,乃至失去经济机会。
但成为母亲所带来的困难,远不止在经济层面。
在一系列追星妈妈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变相的母职惩罚。
即,母亲的身份逐渐成为了中年女性自由选择的束缚。
" 妈妈 " 这个概念,向来都是和无私、勤俭、慈爱、奉献等关键词绑定的。
而追星这个行为又必然和这些词背道而驰,它只是个人的消遣娱乐,并无舍己为人的精神高度。
只要做一个中年女性的标准就是没有自我,那么她们任何自我追求都可以招致责难。
之前网上另一个投稿,与 " 妈妈塌房 " 事件如出一辙。
有个网友发文吐槽,自己的妈妈追星已经到了 " 失控 " 的地步——
她花 800 块买了一台某明星代言的咖啡机。
按稿主介绍,她妈妈是有工作有收入的职场妈妈。
几年前开始追星后,妈妈慢慢开始参与打榜、投票等粉丝活动,各种周边代言也买了不少,但花钱一直非常理智。
而且因为妈妈长期是独自在家,稿主此前也并不阻拦妈妈追星。
但她给予妈妈的宽容理解,最终在一台咖啡机面前崩溃了。
坦白讲,追星这事情,本来就有点 " 周瑜打黄盖 " 性质。
粉丝花钱买的从来不是实用的物品,而是在这个消费过程中收获的满足感。
800 块,对比起如今年轻人的娱乐消费,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何况她花的还是自己的钱。
还有之前那则 " 妈妈想吃六十块的青菜被骂娇纵 " 的新闻。
我实在想不通,为何对亲人要如此吝啬自己的共情力?
且,若纯粹以浪费钱的角度去判断对错,也很容易忽略另一重点——
在网暴、人肉文化泛滥的如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以 " 挂 " 的方式来批评自己的母亲?
这种过度的谴责和惩戒,才是最让人感觉可怕的地方。
它不仅是一种风气,更映射出许多人从未把中年女性视作独立的个体。
有一个学生在网上提问,妈妈沉迷追星而不顾自己该怎么办。
网友的回答是,全家人冷落她,再经济上控制她,逼她回归正常生活。
再想想那些诸如 " 让你爸打一顿就好了 " 的论调。
中年女性遭遇的不仅是苛责,更是苛待。
诚然,过度的狂热需要冷却,失智的行为需要矫正。
但这种态度,真的是在对待一个犯错的人吗?
更何况,还不是什么大错。
冷处理、断绝生活资源、打骂……这分明更像训练宠物的手法。
其实恰如迷恋靳东的黄阿姨,很多妈妈追星,都是人生中少有的,甚至是第一次的自我选择。
也正因为缺乏经验和眼界,她们更容易在走入新世界后迷失跌跤。
但这并不是我们无理由打压她们的理由。
我们需要想明白的是,指责妈妈追星,到底是在指责她的不理智,还是她没有按社会的规则扮演好一个温驯的中年妇女?
恰如《奇葩说》那次关于 " 妈妈应援男明星 " 的辩论中,小鹿所提的问题——
我们希望妈妈回家干活
还是真的想见妈妈?
小鹿的另一段话同样让我深有感触。
我们这一代人爱好自由,热衷玩乐,在时代的洪流里尽情体验着,试错着。
但自身拥有如此洒脱的价值观,却唯独对妈妈们严厉,这实在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