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论是电影还是动画,披着东方文化口号来赚钱的作品并不少。
其内核大多数都是把一些文化符号来进行东拼西凑。
例如口碑大崩的《花木兰》《尚气》等等。
幸好,皮克斯的新作《青春变形记》并没有落入这种敷衍了事的困境,相反还拿下了烂番茄 95、豆瓣 8.2 的好口碑。
《青春变形记》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华裔导演:石之予。
石之予是皮克斯 32 年来首位华裔女性导演,同时她也是皮克斯第一位执导动画长片的华裔女性。
2018 年,石之予的第一部作品《包宝宝》以《超人总动员 2》贴片动画的形式在北美同时上映,第二年,她就凭借《包宝宝》拿下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石之予特别擅长刻画传统的中国家庭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刻板印象、丑化中国家庭、辱华,这些骂名一直伴随着石之予:
" 拍的都是假华人文化 "
" 作品都是一些刻板印象与理想意淫 "
" 太谄媚了,就这么喜欢对美国文化进行谄媚和效忠?"
一部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动画,他们看不见其中蕴含的文化包容与开放。相反是以狭隘的自我认知去批判导演,去找污点,这是可悲的。
她为什么是华人骄傲?
石之予作为首位华裔女性导演加入皮克斯,前后先参与了《脑筋急转弯》《超人特工队 2》《玩具总动员 4》等动画的制作。
而亲手执导的,无论是《包宝宝》还是《青春变形记》,故事都是根据石之予自己的成长所改编。
石之予 1989 年生于重庆,两岁时全家移民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父亲是四川美术学院的特聘的外籍专家,母亲则是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
石之予小时候作为独生女,当着家庭里的乖小孩,接受着来自家庭的无数的爱,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爱,让她开始无法释放天性。
石之予从小喜欢写作和绘画,爸爸是她的艺术导师,妈妈则是鼓励她写作。
因为同人圈,她彻底爱上了日本动漫,也非常热衷于创作同人漫画,她会在自己的秘密速写本里创作,而这一爱好,也被石之予融入了《青春变形记》小美的爱好之中。
石之予目前这两部作品都在传达着中国式的家庭关系。
《包宝宝》带来一种爱的冲击与思考;《青春变形记》则是讨论在探索如何在爱父母的同时,还能忠于自己,并和朋友维持关系。
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的《包宝宝》,讲述孤独的华裔母亲在拥有了包宝宝后,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母亲把孩子当珍宝,给予了自己所有的溺爱。
但母亲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想再被自己管束的时候,母亲的控制欲使得她失去了理智,由爱生恨,最后将包宝宝一口吞下。
《青春变形记》则是讲述一个生活在 2002 年的加拿大华裔女孩。
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影片,是关于发现真实的自我并选择接受,其中还探讨了母亲过激的爱与控制欲,主人公对于青春期产生的自尊心和羞耻心等等。
两部动画都是石之予内心的经历,有依有据,并非为了票房市场而捏造出来的。
她的作品最令人感动之处在于,她把中式家庭里那种矛盾的爱用一种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方式给刻画出来了,并且告诉大家为什么激进的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成长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家人、自己达到和解。
虽然动画都带有很强烈的东方文化属性,但内核所讨论的,是在各个家庭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属于一个世界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