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现在,不是明星避之不及,就是双方粉丝要掐个昏天暗地。
杨幂曾经在微博发过一张泡泡浴的照片,评论区的尺度也可见一斑。
王仁君转发:" 咱能别这么性感吗?"
杨幂回:" 打动你了吗老王?"
王仁君:" 好东西我可不希望与其他人分享。"
那个时候,杨幂敢把所有的情绪都写在微博上面。
马天宇在微博追星是家常便饭。
井柏然还没退网,废话一篇接一篇。
黄轩还微博直播打架。
胡军的微博让人窥见什么是 "不服输的中年艺术家 "。
钢铁直男吴京那时还是单身,发微博要么是 " 剩男怀春 "。
" 来剩男的怀里,或者,让剩男住进你心里。"
要么是和 " 死鬼 " 段奕宏打情骂俏。
一路考古下来,发现那时的明星发言,也透着一股子中二的好笑。
但如今呢?
那英的 " 直言直语 " 很少说了。
井柏然后来被铺天盖地的网友攻击,写下" 微博再见 "。
虽然已回归微博,但也谨慎了许多。
很多明星直接将微博设置为半年可见,除了广告,就只剩下精修图和团队准备好的乏味文案。
那些曾经在微博讲段子、将微博当成朋友圈,娱乐放松、真实亲切的时代,似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娱乐圈还有真人吗?
《十三邀》里,郝蕾向许知远讲了这么一件事。
某红毯活动。
前一天晚上,郝蕾还在和某女明星聊的相谈甚欢。
然而,第二天,郝蕾跑上去打招呼:" 昨天怎么样,有没有宿醉啊?"
没想到对方装作不认识她,只挤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一个小小的细节,一语道破行业的现状:
每个人都在塑造自己的形象,但那些真实的东西却消失不见了。
郝蕾无法理解这种 " 假 "," 我觉得大部分的人不真实,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不真实。"
敢说的郝蕾揭露了一个事实,但明星们已经不敢说了。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各个秉承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原则,求生欲爆棚。
张新成直播,看到留言出现 "cpa" 被吓到慌神,生动诠释了什么叫 " 知网后遗症 "。
周深聊起星座都要端水。
丁禹兮被人夸帅哥后,瞳孔都在用力否认。
媒体采访明星艺人,必须按照流程来。
什么问题能问、什么问题不能问、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 ……
一切都在朝着一个方向狂奔——
只有完美的人设,没有有瑕疵的真人。
当这样的行为成为了一种风气,靠人设而不是专业能力吃饭的明星,也越来越多。
他们一个个活成了包装精美的盲盒,但包装底下的东西,是否真的完美无瑕呢?
看看娱乐圈明星们的塌房速度就知道了。
一切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越不说越假,越假越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