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在社交平台分享照片,评论区被抵制和辱骂占据。
因为那个商家赞助的手机壳上写着:"女孩可以做任何事"。
女性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演员们遭到激烈攻击,女主角郑裕美被无休止地辱骂、威胁。
推荐《金智英》同名小说的女团成员裴珠泫,遭到大批量脱粉回踩,她的照片被剪碎、焚烧用来泄愤。
偶像、演员、奥运冠军......无论是谁,都躲不过"女权审判"。
性别对立何以激烈到如此难以调和的地步?
事实上,在韩国"二代男性"(20-30岁)群体里,"反女权"早已成为风潮。
而尹锡悦也正是拉拢到了这部分男性的选票,才能以微弱优势翻盘。
在"二代男性"看来,"女权"代表着"特权"。
他们还列了几宗罪状来说明,在这一时代,他们才是"弱势群体"。
1.男性需要服兵役,而女性不被强制要求。
除了两年兵役,社会上也有许多似乎只为男人限定的要求:买单、养家、男子气概......
2."女性参加工作"造成内卷。
统计显示,女性就业率已经逼近男性,2019年韩国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9.0%,女性就业率65.2%。
更多的女性进入职场,让男性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岗位竞争。
3.政策对女性倾斜,助长不公平竞争。
韩国性别平等部曾公布过一项计划,承诺给予女性一定的就业配额,意图扩大女性在国企、政府部门和公共学校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本就有危机感的男性更加不满。
因而"反女权"运动的风潮愈演愈烈,男女对立的情绪越来越浓。
但,韩国男性罗列的几宗罪状,真的能落在女性头上吗?
那几条罪状,虽然桩桩件件都包装成了对"女性优越"的控诉。
但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些控诉不仅站不住脚,反而进一步说明了谁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第一点,女性不被强制要求征兵,是女性争取来的福利?
恰恰相反。
这不是女性"争取来的",而是社会简单粗暴地把女性排除在了一些义务之外的结果。
通过"排除",塑造女性"柔弱"的形象、贬低女性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把女性区隔在某些社会空间之外。
女性不被要求"服兵役",只是把女性驱逐出社会空间的其中一项。
韩国父权文化下,这种对女性在社会空间中的"驱逐"其实随处可见。
比如近代实行的"家庭户主制",就将女性驱赶至家庭权力的边缘。
"男性家长去世后,家庭女性成员都不能继任家长,也没有继承财产的资格。"
即便法案可以更改,但文化土壤,难以移除。
2015年后,"家庭户主制"被废除,"厌女"思维仍然根深蒂固。
官方曾发布过一份《孕妇产前指南》:
"孕妇记得检查生活必需品的数量,不要让家人感到不便。"
"给丈夫准备好,简单方便的小菜,因为丈夫肯定不会做饭。"
"要准备好家人3-7天换洗的衣物,让丈夫在产妇住院期间也能换衣服。"
本该是关怀孕妇的指南里,却字字句句都是对女性的规训:
即便怀孕,最首要的也是尽好妻子的责任。
当整个社会都在把女性驱逐出社会空间、进入家庭,并不断地强化女性"柔弱""无能"的标签,贬低和限制女性的能力。
那结果显而易见——
大部分的义务,自然只能让拥有更多资源的男性去承担。
如此种种,不是女性的"特权"。
而是男性为结构性地歧视女性而付出的,"歧视的代价"。
第二点,女性就业挤压了男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