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这些粉丝走进直播间,你却发现:
即便手机开了全特效滤镜,也滤不掉岁月在这些偶像身上所留下的痕迹。
· 曾被称为 " 刘德华接班人 " 的刘锡明
即便明星重新扮上当年的装束,也掩盖不了他们想赶快卖你大红袍和旺旺雪饼的心情。
· 李国麟老师,以前看觉得鸠摩智要害死我,现在看觉得鸠摩智要用大红袍喝死我
粉丝们本想重温一次 TVB 版的 " 飞雪连天射白鹿 ",可在手机屏幕里,迎接他们的却只有 " 炸锅啤酒保暖裤 "。
于是,当记忆青涩的齿轮无法扣住被资本所浸润过的油腻现实,一种 " 这怎么能是我当年追的那位 ××" 的心情,并会油然而生。
而当曾经的 TVB 一哥温兆伦,开始在直播间吹某种他应该从未使用过的口红和卫生巾,当曾经的 " 力王 " 和 " 虚竹 " 樊少皇,在直播间催着观众赶快下单他今天要卖的廉价包,这种由怀旧与现实所错落出的参差,便会愈发突兀。
随之而来的,便是失落的粉丝在评论区里抱怨,便是他们给自己当年所追捧的男神女神,贴上 " 发福 "" 变老 "" 掉价 "" 我不承认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 " 的标签。
而当我们将焦点由港星的个人层面,转向他们的业务层面,那么各种直播带货圈常见的低级问题,便开始排队出现:
黎耀祥带货大豆被却不知什么是大豆被,自以为大豆被就是被子里装大豆。
曾志伟带货的酒品被曝是假酒," 曾子 " 纵横江湖多年,最后也变成了 " 潘子 " 与 " 嘎子 "。
陈小春直播时忘了上商品链接,还没开始整活儿商品就被下架。
· 还有这个
1996 年亚洲小姐张文慈因在直播时反复被网友问 " 这女的是谁 " 而不堪拷打,直接当场落泪。
.......
在这些问题里,最令港星破防的,那可能就是 " 带货人气太低 " 这一点。
要知道,对于明星这种职业而言,有时候比被人骂更惨的是,连个骂你的人都没有。
港星这次的 " 赛博北上 ",原本是想借着自己当年的热度在直播间来一把 " 梅开二度 ",但直播一开:
" 古装皇后 " 梁小冰直播时观看人数只有几百," 段誉 " 陈浩民带了一晚上货却 " 一单未出 "。
TVB 花旦李施嬅一晚上播了 7 个小时,高度敬业,却只卖出去几件廉价的小饰品;老艺人李国麟连续直播 8 个小时,播到双眼发红,最终也只实现了 200 多块钱的交易额 ……
这份冷清与惨淡,就好像在这些 " 过气港星 " 的 " 过气 " 两个字的下面,又画上两道红线,残酷地认证了他们已经被这个时代所遗弃的事实。
所以总体来讲,抛开像刘德华、古天乐这样现在还依然活跃的一线大咖,像曾经的童星郝劭文、" 冷藏歌星 " 孙耀威等开个直播,能有数万人来捧场的,放到港星的带货群体里,就已经算是相当成功了。
· 孙耀威
但这个战绩,和国内那些交易额动辄上亿,产品一上架就秒没的职业网红和内娱明星相比,完全就是 " 小巫见巨巫 "。
所以在直播带货这块儿,港星究竟差在哪儿?真的只是因为他们已然过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