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姚远
汪小菲怒了。
今天上午,汪小菲转发了一条小 S 的节目预告。在视频中,小 S 大聊大 S 和具俊晔的爱情故事,称两人在最相爱的时候被迫分开,彼此留了很深的遗憾。
于是,汪小菲怒斥小 S:" 是不是今天药又吃多了?" 随后,他还取消关注小 S 微博。
对于前姐夫的怒怼,小 S 则回应称:"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表示自己面对毁谤与欺侮不愿与其争辩。
汪小菲发微博怒怼小 S
汪小菲每一次的发言总是会被认为是酒醉后发声。
他在去年 11 月 5 日,将自己使用了 12 年的个人微博改成了 " 汪少菲 ",没头没尾地发了一条微博:" 我想起来我原来的名字。"
当时人们也以为他喝醉了。但随着离婚事件的到来,这似乎是某种表态——汪小菲向汪小菲告别,以汪少菲的身份决心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然而,仅隔 5 个月,3 月 25 日半夜,汪小菲又将名字改了回去。无论是 " 小 ",还是 " 少 ",似乎想要通过修改名字说点什么的汪小菲,其生命中有两个女人不能被轻易地改掉:
母亲张兰,俏江南川菜馆的创始人;前妻大 S,知名女星。
张兰、汪小菲和大 S 一家合照
通常," 张兰的儿子 "" 大 S 的丈夫 ",就是人们定位汪小菲的两个坐标。可以说,汪小菲的社会身份,完全是被这两个女人赋予的。一位给予他财富,令其捧着富二代的头衔。另一位带着他频频登上新闻头版,在社交网络上逐渐网红化。
就在汪小菲 40 岁这一年,对汪小菲社会身份的塑造极其重要的这两位女人,一位已经被踢出了她自己创立的集团,另一位则和汪小菲签下了一纸离婚协议,分道扬镳。
那么,现在这位不惑之年的后浪富二代,又是谁?
后天的二代
很长一段时间里,汪小菲努力想摘掉自己身上的标签。
他觉得别人管自己叫 " 京城四少 " 不是很公平。" 我敢拍着胸脯说,1985 年以前生的孩子没几个是富二代。"2011 年,他对媒体强调自己的出生年份。
在回应类似争议时,汪小菲不止一次地以此为说辞。他写了一本自传,直接将《生于 1981》作为书名。汪小菲觉得,自己的经历、个性,与出生、成长的时代紧密相关,刻有时代的烙印。
汪小菲写了一本自传:《生于 1981》
严格意义上,汪小菲确实不是一个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孩子。1981 年,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第三个年头,下海经商的风潮刚刚兴起,计划经济的影子未完全褪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还远远称不上 " 富裕 "。
他父亲原是一家国有豆制品厂的股长,母亲张兰是北京建工第五建筑公司的会计,都在体制内工作。加上爷爷和奶奶,五口人生活在北京朝阳区朝外七条一间自建的小平房里。汪小菲回忆,那间小平房 " 四壁透风,十分简陋 "。冬天取暖要靠烧煤,如果不靠近暖炉,就冻得慌,直到添置了电褥子才好受点儿。
后来,父亲辞去了公职,下海经商,开了一家豆制品厂,又承包了鱼塘。从小,汪小菲就学会观察父亲的脸色,如果回家时笑容满面、春风得意,这个月就是赚钱了,若是沉着一张脸,那多半是亏损,接下来,家里避免不了又爆发一场争吵。
父母常常为了生计吵架。最后,二人分道扬镳,汪小菲变成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幼时的汪小菲和母亲张兰
他在自传中写道,往往是单亲带来的客观因素,比如贫困,对单亲家庭的小孩影响更大。" 一大家人,全仰仗母亲 ( 一个人挣钱 ) 。母亲靠双手支撑起了整个家 。"
迫于生计,1989 年,母亲张兰去了加拿大,在唐人街的餐馆后厨帮工赚钱。这一年,汪小菲 8 岁。
两年后,张兰带着攒下的 2 万美元回国,以此为本钱,在东四开了一家主营川菜的饭馆,名作阿兰酒家。又过了九年,第一家俏江南精品川菜餐厅在北京国贸开张,张兰的餐饮事业渐渐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