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本着为自己负责的态度,爱豆在没有长剧可选择的情况下,对于短剧的选择,更应该避其短处。现代戏往往比古装剧制作更显精良,在造型上古装对于演员的颜值要求更高,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短剧对于演技的要求不高,够用就行,但既然短剧或许能成为长剧的跳板,那为什么不好好准备,以便随时跳到下一个更好的影视剧中呢?
相比于红人,自带粉丝的爱豆如果有一部出圈的短剧,想必会更易获得成为演员的机会。
曾经出演过短剧的徐梦洁、谢兴阳、陈意涵等人现在也能在网剧中担纲主演,而首次短剧表现不错的陈俊宇也继续出演了大芒定制短剧《式微》,辣目洋子、金靖等人虽然不是爱豆,但她们从热播短剧再到影视剧中成为主演的成长之路,或许对大部分爱豆有借鉴意义。
各方混战的短剧赛道和
" 叫好不卖座 " 的困境
短剧受到喜爱的原因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叨叨也不再赘述。
但多个平台不断加码布局的背后,实际都面临着盈利模式亟需完善的境况。
归根到底,平台方也是商人,如果短剧这门生意无法顺利变现,那就不是一门 " 好生意 "。
年初,腾讯视频短剧《大妈的世界》好评不断,软件监听、老人诈骗、隐私泄露、嗑 CP 等等社会热点,讽刺又被夸张的以每集 5 分钟的体量演绎出来,在豆瓣收获 8.1 分的高分。
但就是这样一部集好评与话题性于一身的短剧,其播放量只有 5300 万,虽说作品、阵容、故事都是用心的,但在热度上确实是不理想。
其原因跟短剧的特点分不开,时长短就注定内容信息量无法实现增值," 看过也就看过了 ",毕竟因为内容的有限,很少有人会选择重复刷剧,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这种情况下要想用短剧 " 造星 ",也是很困难。
这牵扯到的另一个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短剧如何变现?
快手在这方面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激励机制,和完整的变现渠道。达人通过短剧积攒粉丝,通过直播带货变现,快手达人一支璐在《这个男主有点冷》播出后,抖音涨粉五百万,而后直播带货的销售额破亿,对于一部分个人创作者来说,拍摄短剧本身不挣钱没关系,只要能够涨粉就不算亏。
涨粉其实就是最直接的变现手段。
截至 2021 年底," 快手星芒计划 " 已推出 240 部独播订制短剧,其中超百部获得破亿播放量,在如此大的流量下,创作者的粉丝转化率和平台用户的使用率自然可观,多部短剧的持续推出也在时刻加强用户与平台之间的粘性。
而在红人及平台背后,那些因为短剧而火的 MCN 机构,更是可以通过广告进行变现,据悉,在仟亿影视出品的短剧中植入广告,或是使用短剧中的角色和情节定制广告,一条一分钟内的短视频广告报价在 30-50 万。
除此之外,各个平台都相继推出短剧付费模式,但为 " 短剧 " 买单目前来看大部分观众无法接受,付费观看的用户习惯还需要时间和更优质的内容来养成。
在短剧的内容构成上,IP 所占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各个平台背后也有专属的阅读平台为其提供 IP 支持,当然这也是互惠互利的,一个短剧的爆红能带红一个达人,那就可以带红一个 IP,而这些红的 IP 后续的版权、影视化、游戏化才是获得最大收益的地方。
阅读平台、制作方、播出平台、演员在短剧的赛道上各自都能获取自身的利益,但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竞争越来越大的 " 短剧圈 " 使自身的利益尽可能的最大化。
在这个看剧三倍速、长剧看讲解的观剧节奏下,短剧确实契合了一部分人的观剧要求,而随着出圈的短剧越来越多,想必,短剧这个市场也会越来越热闹,吹了三年的 " 短剧风 " 声势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