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圈内剥削与压榨的乱象。
《摩登保镖》解构了人们印象中警察的正面形象。
以夸张的手法,直指资本和权力对人的异化。
最典型的是片中这一段:
许冠文饰演的保安主管,训练学员们开车,让他们强行记住一套口令。
学员们就像被输入了指令的机器人。
到了真正的考场,他们不懂变通,依照口令。
直接把车撞进了海里。
在来年的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
许冠文凭借这部电影,成为了首位「金像影帝」。
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
「许氏喜剧」几乎垄断了七十年代的港片市场。
传递着逆境中求生存的草根精神。
但是进入九十年代,许冠文的创作也遇到了瓶颈。
他最后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停留在 1992 年的《神算》。
这一时期的「许氏喜剧」,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上新意渐无。
也不再是市场的宠儿。
最根本的原因就四个字:时代变了。
九十年代的港人不再为温饱忧愁。
反而陷入了对前途和身份认同的焦虑。
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恰好击中了港人的迷茫。
帮助他们释放心中的压抑,没心没肺地大笑。
也盖过了「许氏喜剧」的光芒。
1991 年为筹备善款而拍摄的《豪门夜宴》。
片中许冠文和周星驰有一段抢鸡头的戏,被视作两代「喜剧之王」的交接。
许冠文作为一代「喜剧大师」,虽然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许氏喜剧」的创作理念和拍摄手法,也影响了无数后辈。
比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
重在表现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许氏喜剧」一脉相承。
在群星闪耀的港片黄金时代。
许冠文和他的「许氏喜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喜剧正名。
他让喜剧超越了消遣娱乐的表面价值。
观众得以从喜剧中,窥见众生冷暖,世间百态。
这样的「市民化」喜剧特征,与许冠文少时的穷苦经历密不可分。
1942 年,许冠文出生于广东番禺。
八岁随父母移居香港地区。
刚搬来时,一家人住在钻石山,生活条件非常困苦。
穷到什么地步呢?
那个时候如果看见运米的货车经过。
他就会和弟弟许冠杰,用螺丝起子刺破米袋。
然后端着盘子跟在车后面接米,否则只能饿肚子了。
许冠文全家福
困苦的童年,让许冠文下定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在最困难的时刻他总是会想:不可能比小时候更差了。
读到大学三年级,许冠文身无分文。
恰巧当时弟弟许冠杰被 TVB 请去唱歌,报酬不菲。
许冠文就让弟弟给自己介绍一份工作。
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给 TVB 策划一场中学生问答比赛。
许冠文通宵赶出一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