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枝可依
从去年的一系列整顿罚款,到今年网信办入驻、私密组转公开,豆瓣小组已不再是过去的 " 躲进小楼成一统 "。" 小组未来的命运就是全被关停,大家都在找新家。" 粉丝 YSS 告诉硬糖君,目睹了艾玛花园的几次炸组,她对小组的前途已不抱任何希望。
原本炸组后,组长还能通过建立新组实现 " 转生 "。但艾玛花园组长糊糊申请的多个新组及备用组接连被炸,甚至糊糊自己的号都遭到了永久封禁。" 最后一次转生,大家其实已经习惯了,就自证、申请进组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新组建好第二天,才审了大概 7000 多人吧,就又炸了。就是不想让你弄了,而且现在找备用组也很难。" 房顶已经被掀开,豆瓣 er 们必须寻找新乐土。
虽然各路分析人士谈到豆瓣,总痛心疾首于豆瓣用户虽多、变现极差。但这些活跃度高、有创造力又乐于发声的用户,对任何平台都是一笔巨大财富。眼看豆瓣有难,其他平台忙不迭地对豆瓣网友展开定向招募。
率先行动的是微博。微博超话社区发公告表示要开启 " 超话新星计划 "。年满 18 岁拥有任意社区的管理员经验,管理过 500 人以上社区且愿意为成员服务的,即可参加报名。耐人寻味的是,招募海报上列出的全是豆瓣小组的名字。
微博一片痴心收容拆迁群众,但豆瓣网友最先排除的恐怕就是它。微博过于中心化,话语权集中于强势主体如网红、大 V、明星等,身处其中的普通用户会下意识地站队跟风,没有豆瓣小组那种人人平等、想说啥说啥的自由氛围。加之微博的实名制认证用户资料过于透明," 被人肉太容易了 "。
字节系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去年 9 月头条小组就发布招募公告,称如果是某领域爱好者或兴趣社区产品资深用户,就可能成为头条小组首批组长。另外有豆瓣 er 透露,艾玛花园组长糊糊,因担任娱乐组组长而收到了头条系的组长 offer。
不过头条好像弄错了一件事,豆瓣小组的核心资产不是组长而是组员,组员认同的是小组的圈层氛围,而非某个组长的灵魂领导。即使糊糊是艾玛花园的创立者,但她个人的号召力对组员相当有限,组员不会因为组长去了哪儿我就去哪儿。
晋江论坛与豆瓣用户不睦已久,天涯则过于老龄化,同为女性用户占优的社区,小红书用户是豆瓣 er 口诛笔伐的 " 娇妻 ",玩不到一起去。贴吧一度虽因产品机制相似承接了不少流浪豆瓣 er,也绝非最佳替代品。
这与两款产品的 " 性别 " 有关。据统计豆瓣小组 6 成以上用户为女性,以女大学生及刚步入社会的白领为主;曾经辉煌的贴吧沉寂后转变了路线,以吸纳男性用户为主。性别矛盾难以调和的当代互联网,以女性为主的豆瓣 er 很难在男人的地盘长久安家。同理,NGA、虎扑、知乎这些男性化产品,即使平台方有心接收豆瓣流民,用户之间也难容下彼此。
也有小众 app 想吃下这批用户,做下一个豆瓣。但一方面,这些小众 app 面对大量涌入的新用户,提供的使用体验并不算太好;另一方面,它们背后的爸爸也决定了豆瓣 er 的态度,DoDo 的翻车就是一例。
去年娱乐组连番被封被关,部分小组搬到 DoDo 这个原本是为了《动物森友会》而创建的社区。" 狗平台拿姐妹们当招徕男人的活招牌 ",有豆瓣 er 发现女性用户入驻后,DoDo 开始招募男用户进驻,同时有人称 DoDo 泄露用户隐私,加之又有人发现 DoDo 与 B 站有关联,DoDo 遭到抛弃。
甚至有人将目光投向了国外的社交产品,却无奈发现 " 豆瓣真是独一份的,没有国外对标产品,因为许多东西都是它先做的。"
豆瓣网友坚信,私密组转公开就是豆瓣小组挽歌的前奏,但 " 我们也想有新家,可新家在哪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