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猎罪图鉴》殊途同归
文 | 符琼尹
编辑 | 周亚波
《人世间》和《猎罪图鉴》,热得不像已完结的剧。
收官 28 天后," 央视专访人世间导演 " 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五位,而就在不久前,网友还在为重新填词的 " 人世间抗疫特别版 " 感动。《猎罪图鉴》主创分享的故事也会被剧迷们刷上热搜,如 " 檀健次谈溺水戏幕后 " 及 " 猎罪图鉴小剧场 "。
两部剧是两种路径,却是一种指向。
有大剧体量的《人世间》,在 50 年的时间跨度中展开三代人的故事。它不挑观众,讲述的故事与 50-90 年代全年龄层的用户息息相关。赶上春节这个大档期,又在央视同步播出,让它在 " 每一个客厅播放 ";《猎罪图鉴》是在网剧的成熟类型 " 悬疑剧 " 里再做突破,纯网播让它不必有 " 客厅 " 的厚重,但需要有移动渠道观看的爽感。
两者的长尾效应和高口碑,指向的是视频平台用户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台网用户逐步融合,另一种却是网络用户在细分类型上进一步分野。目的,都是平台的 " 提质减量 ",用内容的溢价效应创造价值。
艺恩数据的一季度剧集报告,也记录了台网大剧与网播黑马剧的热度。在 2022Q1 上线电视剧播映指数 TOP10 中,其中《王牌部队》《人世间》《心居》跻身前六;而在 2022Q1 上线网络剧播映指数 TOP10 中,悬疑剧创新制作《猎罪图鉴》《淘金》亦榜上有名。
两种类型,殊途同归。
大剧格局
《人世间》这样的剧,少见且难做。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写就的《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共 115 万字,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要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既展现社会变迁的大面,又不落下细腻的情感,并在年轻人当下的语境里让他们感同身受,绝非易事。有参与过该剧早期宣传工作的人员告诉毒眸,用判断热点的那套逻辑来看这部剧,会觉得它很难 " 打点 ",似乎拎不出一个最为鲜明的,能让人一眼记住的标签。
但数据证明,这部剧在热度上并不输阵。在电视端,它创下了央视一套近五年来电视剧收视新高;在视频平台端,它是爱奇艺史上第三部热度突破 10000 的剧。云合数据发布的 2 月电视剧正片有效播放榜单中,《人世间》也以 17.59 亿的流量断层领先。
从《延禧攻略》到《赘婿》到《人世间》,爱奇艺这三部热度破万剧的受众群是逐步拓宽的。
《延禧攻略》定在了低龄用户有较多空闲时间的暑期播出,用极致的人设与快节奏的反转吸引点击;男频 IP 做底的《赘婿》,做了不少女性友好的改变,强化了喜剧属性,选择了春节这个 " 合家欢档期 ",希望能用喜剧元素黏住更广的用户;而到了《人世间》,则是与辐射面最广的央视台网同播,无论是客厅用户还是移动用户,都能被覆盖到。
发展到《人世间》,平台也有了显著的现实主义倾向。导演李路曾在采访中说,并不是现代生活的剧就是 " 现实剧 ", " 对社会提出问题、展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叫现实主义,(反之)那是现代主义,那是爱情剧,他们根本没提出什么问题。这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 提出问题,展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现实主义,并不是只要拍现代的就是。"
播出 10 天,爱奇艺内容热度就已突破 9000 的《心居》,就被部分媒体称为 " 换个时空演《人世间》"。
" 在上海,即便是我这样一个天天买汰烧的外地媳妇,都懂得房子是一个人的脸面 …… 而对我来说,房子可不止是脸面。更像是刀刀见肉的里子,伤筋动骨。"《心居》第一集的出场,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就无奈地道出了 " 沪漂 " 在购房一事上的心酸。
虽然该剧前半段的矛盾都围绕房子展开,但主创也在采访中表示,将 " 心 " 放在 " 居 " 之前,也直接表明了作品虽然以房子为切入点,但更多的是想展现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海清也在豆瓣撰文道," 心居 " 意为 " 心安定的居所 ",有的时候就算有了家,但在里边心不安,那么这个家也不是家。她也透露,冯晓琴一度在这件事上丢失了自我,但最终她会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它的人生也会因此有大转变。